生活專欄

悠遊書海|減碳浪潮|要變虎牙郎悅讀會 陳銘凱

2020 年全世界無預警的發生新冠肺炎,導致居家工作與學習的新型態模 式,而塑膠垃圾也如天文數字般不斷增加,讓環境惡化問題更加突顯。自 1997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京都議定書、2016 年取代該議定書的巴黎協定以 期望能共同遏阻全球暖化趨勢。為此碳中和的議題,讓全世界的政府著手擬訂政 策、企業開始轉型、金融機構調整投資策略以因應此變化。所謂碳中和,指國家、 企業、產品、活動或個人在一定時間內直接或間接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總量,通 過使用低碳能源取代化石燃料、植樹造林、節能減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產生的 二氧化碳排放量,實現正負抵消,達到相對「零排放」。

為此美國「綠色新政」 開始大灑幣展現決心;碳排大戶中國,目標 2060 年碳中和達標;歐洲到全世界, 接連宣誓減碳來因應全球暖化。 為了達成碳中和,一般採取兩種做法:

一、透過碳補償機制,使其產生的碳排放量等同在其它地方減少的碳排放 量,例如:植樹造林、購買再生能源憑證。

二、使用低碳或零碳排的技術,例如:使用再生能源(如風能和太陽能), 以避免因燃燒化石燃料而排放二氧化碳到大氣中;最終目標是僅使用低碳能源, 而非化石燃料,使碳的釋放與吸收回地球的量達成平衡不增加。

現階段,各國實際作為,中國預計每年投入低碳轉型 2000 億人民幣;丹麥催生全球最大離岸風電企業;歐盟相關政府開始制訂塑膠稅或碳稅以抑制碳排 放;各國政府力推風力發電,水下結構、渦輪機、海底電纜,由可見碳中和的議 題刻不容緩。同時,金融機構也調整投資策略,投資資金開始由高汙染事業調高 至低汙染事業或是低碳事業(如:電動車與車用電池、環保能源綠氫、風電、太陽 能、綠色船舶等事業)。

2023 年台灣通過「氣侯變遷因應法」,本法著重溫室氣體減量管理,主要訴 球為降低氣侯變遷衝擊,內容包括: 1. 導入國際碳定價經驗開微碳費 2. 發展低碳技術、產業及經濟誘因制度,促進國家向淨零轉型目標目標 2050 年淨零碳排。 3. 強化氣候治理。 4. 精進減量計畫及方案執行。 5. 調適能力建構及科研接軌。 6. 強化排放管理。 7. 徵收碳費專款專用。 8. 推動中央地方政府合作及公私協力。 9. 提升資訊透明,強化公眾參與機制。

碳中和時代已到來,大家一起動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