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專欄

悠遊書海|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松鼠悅讀會 田美英

書名:探索人格潛能,看見更真實的自己:哈佛最受歡迎的心理學教授教你提升健康‧幸福‧成就的關鍵
作者:布萊恩.李托
原文作者:Brian R. Little
譯者: 蔡孟璇
出版社:天下雜誌
出版日期:2017/06/28

哪個才是真正的自己?在別人眼中的我,是我嗎? 孩子眼中、父母眼中、朋友眼中、同事眼中,這些人眼中所呈現,所認知的我,是我嗎?每一個人從出生到告別這世界,無論經歷過多少歲月,與多少人互動,都在「我、我自己與我們」的概念上建構著,人格特質牽引著人的一生,有人說:「個性決定命運.態度決定高度」,因此,好好的了解自己,理解自己,與自己和好是個人今生重要的課題;我們都比自己想像的還要複雜,需要一種思考自己與他人的新方式!

書本裡一開始就先鼓勵讀者,可以檢視自己看待自己與他人的典型方式,看看人格心理學家所説的「個人構念」(personal constructs)是什麼,因為個人理解他人的方式所透露出關於他人的訊息,其實也透露出同樣多關於你的訊息,這些個人構念就會對個人感受幸福與日常生活的感覺與行為造成重大影響,在這個複雜的過程裡雖提供一些可預測的途徑,但也會將自己鎖在一個看待自己與他人的僵化觀點裡,改變個人構念的可能性就會帶來新的出路和希望。

書中每個章節也使用相當多的情景設定,來幫助大家思考,個人是如何思考和架構自己的構念且如何形成了「你就是你」的個人構念,而無論基於什麼理由,如果該構念變得不可預期或不穩定,便可能會對情緒造成強烈影響,所以要時常檢視自己是否被一個主導性極強的核心構念影響著? 也許可以多準備一些個人構念濾鏡,時常可以換一副獨立的個人構念濾鏡來供自己預期各種事件時的依據判斷,才能在一副失效時仍可以自由的切換至不同的構念之中。

本書可以更多幫助大家不至於消失在「狹縫轉換」之中,鼓勵大家不能只有一個面向的思考或只有一個角度的想法,要能更加自由地重新建構他人與自己,在理解自己和他人時,務必增加更多的自由度空間,不需要一個正式的評量中心,而是可以從表面觀察與第一印象的推論再勇敢往前跨出一步,走向誠懇的探詢與轉念,探索新的方向來看待並理解與自己生活裡需要互動的其他人,包括家人、朋友與同事,拋棄舊有處處設限的構念,體驗到提升自由度所帶來的滿足感,搖動自己也充份攪拌自己。

很喜歡書中有段引言:「或許努力變得快樂一點就像努力再長高一點一樣,都是白費力氣,因此,那只會造成反效果。」有時候,好像也真不用努力太多來理解別人或詢求別人的認同,應該是好好認識自己,找到自己更重要,那中心思想的個人構念若能建立更多模組,也許,我們看這世界的角度就會更加不一樣了,看完此書後,可以更多清楚的是,我要感謝我的人生旅伴們,在我成長過程中,那些幫助了我塑造了自己的人格、增進我的幸福、在我説笑話時放聲大笑,在我最需要的時候緊緊抱著我的人,讓我的生活更有意義,雖年過半百,我仍會帶著熱情,繼續追求我的人生下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