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傳廣電系《愚人與釣竿》奪影片類(長)首獎最高榮譽

【本刊訊】由TVBS信望愛永續基金會主辦的「第八屆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10/6舉行頒獎典禮,銘傳大學傳播學院《愚人與釣竿》、《記憶的味道》、《人鴿衝突》3件作品分別奪得學生組影片類(長)首獎最高榮譽、音頻類優等、平面類優等及人氣獎,成績亮眼。

由廣播電視學系嚴孟修老師指導,廣電系林佩怡、何雅晴、林俊濠、葉廷忻、江品皜等5位學生作品《愚人與釣竿》,奪得影片類(長)首獎。專題訪問參與街報販售的街友,如何脫離過去街友落魄、髒亂的形象,路上的人們也能藉由購買街報,實際幫助到無家者,讓善心能夠從街頭的小角落散佈到大眾的視野。期能讓更多人重新關注這個議題,讓街友能脫離異樣眼光,透過街頭販售的工作,得以與世界重新接軌。

評審評語,題目引人好奇關注,作品旁白聲音溫暖純真,文字細膩流暢,影像手法不炫技,帶觀眾走進街友的人生故事。團隊發表得獎感言時提到,謝謝這些販售員的生命故事,使得拍攝過程中感受到滿滿的能量,同時也暖心呼籲,無家者是一個狀態,並不是一個特定族群,希望大家都能夠用愚人的眼睛,去探索這些大家習以為常,但其實還有很多未知、很多空間可以探索的世界。

新聞系畢業生邱昱誠《記憶的味道》獲得音頻類優等

新聞系畢業生邱昱誠製作的《記憶的味道》作品,由邱瑞惠老師指導,獲得音頻類優等。近年來,台灣有人開始重新發現和種植一種名叫「台灣油芒」的古老穀物,這種耐旱、堅韌的作物,擁有數千年歷史,更曾經是台灣原住民祖先的食物來源,現在也許能為全球的糧食問題提供新的解答。節目訪問到,在台東進行復育台灣油芒的布農族農家,如何找回原住民傳統穀物,成為推廣永續農業的範本。

傳播學院實習媒體銘報《人鴿衝突》獲得平面類優等及人氣獎

由影音新聞暨社群傳播學系(113學年度起新聞學系改名,簡稱影新系)邱瑞恵、孔令信、胡巧玲老師指導。廣電系歐承翰、蕭億駿,影新系陳軏、鄭安庭、高慕潔,新傳系羅沛琦等6位學生作品《人鴿衝突》,則獲得平面類優等及人氣獎。探討野鴿生態問題的專題報導,觀察到街頭野鴿的數量劇增導致環境面臨嚴峻挑戰,糞便污染、食物競爭和疾病傳播等問題不斷惡化。專題不僅揭示了野鴿問題的嚴重性,也提出了多種可能的解決方案,呼籲社會各界關注並採取行動。

銘傳校友王詩雅(圖中,大傳系畢)與鏡電視團隊奪三大獎

此外,銘傳校友王詩雅(大傳系畢)與鏡電視團隊製作的《新碳權之戰》、《108課綱的忙與茫》、《奧賽「電神」金牌變色》分別獲得專業組影片類(長)首獎、社會價值獎、影片類(短)優等,成為專業組大贏家。

「全球華文永續報導獎」共分為專業組、學生組兩個類組別,每組都包含了平面、影片(長)、影片(短)、融媒體類及音頻類,共10個獎項,今年有來自於台灣、馬來西亞、香港的62家媒體與機構、44所學校踴躍投稿,多達732件參賽,共46組作品獲獎,加上10組人氣獎,頒發總額逾200萬元獎金、獎品,再度創下歷史新高!該競賽透過報導獎形式,激勵更多的媒體專業人士和學生,運用媒體專長和影響力,積極參與永續發展的報導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