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銘傳大學台北校友會榮譽會長、楊英風美術館館長王維妮,於前銘傳大學專科時代教授楊英風藝術大師百年冥誕前夕,與國立歷史博物館合辦「英風百年—楊英風藝術大展」,於國立臺灣工藝研究發展中心·臺北當代工藝設計分館展出至8/18。銘傳大學台北校友會7/7在林旭鑫會長帶領下,快樂完成一場藝術文化之旅,集藝術大賞、紀錄片大賞於一天,近40位校友因藝術而歡愉。
親自擔任導覽的王維妮表示,選在歷史博物館展出,是呼應藝術家楊英風標誌性的景觀雕塑核心精神—藝術、環境與人,闡揚以藝術致力的社會責任與包容性。王維妮帶領銘傳校友一一回顧楊英風的畢生創作精華,讓大家認識楊英風(1926-1997)是近代臺灣美術史上少有的一位全方位藝術家。開拓性的藝術觀念和獨特的創作風格,從鄉土情懷到前衛藝術,從平面作品到立體雕塑,其以世界為版圖的跨域創作歷程,反映著交織於近代歷史中的臺灣藝術發展。校友們藉本次全面深度展示,親睹楊英風在藝術實踐中豐富而燦爛的軌跡,以及其中折射出的跨文化經歷與美學思考。
下午銘傳校友穿過植物園荷花池,到位於西門町的真善美戲院觀賞籌拍8年的電影《我父英風》紀錄片,銘傳大學李選士校長伉儷、沈佩蒂講座教授、樊中原秘書長伉儷也同場觀賞,李校長和沈教授並在會後分享觀影心得。
《我父英風》條理式的影片分析結構,引領觀眾一探楊英風大師的成長經歷與深情人生,及其豐沛的創作能力與多樣性。藉由尋找失落的作品,跨越東亞、北美與中國,走訪上海、北京、雲岡石窟、東京、大坂、新加坡、舊金山、洛杉磯、紐約等十多個城市,重塑完整樣貌。上千件藝術極品在影片中,引領著臺灣藝術百年風華,而當《鳳凰來儀》、《東西門》等多件楊英風大師具代表性的雕塑作品一一呈現於鏡頭前時,令人動容。全片深刻剖析楊英風大師的創作心境與對藝術的堅持,走出自己的路徑,形塑作品與環境、人的對應關係,在世界各地展現的作品都代表著他對生命的專注與體悟,從影片中可以看到這種昇華的心境,無限感佩。
楊英風曾是銘傳商專商設科老師,王維妮是銘傳商設科校友,又身為楊英風的媳婦(夫婿為楊奉琛藝術家),孫子楊駿則是銘傳建築系校友,當天銘傳商設系程湘如、林美慧和蘇文珍等曾是楊英風的學生,這樣多重緣分,在台北校友會活動組翁凱莉策劃下,串起因藝術、血緣、師生、校友重疊的美好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