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專欄

悠遊書海|有IQ沒EQ,小孩遇事只會哭|心靈放風去 高維翎

書名:有IQ沒EQ,小孩遇事只會哭:認知自我×同理他人×自我激勵,教導孩子掌握情緒,體諒他人,別讓他們成為低情商討厭鬼!
作者:洪春瑜、蕭晨
出版社:崧燁文化
出版日期:2023/02/08

有時候幾位同事聚在一起念育兒經的時候,往往會提到孩子們對於很多事情缺乏抗壓性,對於批評和失敗接受度很低,其實這些都與EQ有很大的關係。在心理學上,EQ是指人的情緒素養和對社會的適應能力,我覺得白話來說,EQ就是一種「生活智慧」。很多父母包括我自己,常會把孩子的成就與IQ高低畫上等號,但其實EQ的高低決定孩子包括智商在內的其他能力能否發揮到最佳化,EQ高,表示能善於調節自己的情感,保持良好的人際關係及敏銳的觀察內外環境變化,EQ高低才是決定孩子一生成就的關鍵因素。

在現今競爭如此激烈的世代,孩子從出生到成人的過程,每一天都在接收不同的情緒與壓力,像是嬰兒時期的基本生活能力的學習,如:吃飯、走路、如廁;像是上學後學習新知及面對大小測驗、考試;像是平日裡與同儕互動相處的問題,甚至是遇到親朋好友生病或離開…等,都會造就不同的情緒反應,因此孩子學會如何掌控自我的情緒就顯得很重要,避免被壓力左右自己的情緒。書中提到,情緒能力較低的孩子遇到問題時,不僅會出現緊張、挫折與焦慮的情緒,甚至沒有耐心去嘗試解決問題;相較之下,情緒能力較好的孩子,在面對到挫折與危機時,他們能以正向思考的方式,透過理智的情緒設法解決問題,將現有的困境換個角度來思考,不讓自己陷入於自怨自艾的狀態中。另外我覺得有一點很值得一提,大家可能會把「只有好情緒、沒有壞情緒」這樣的表現稱做「高EQ」,所以只要孩子出現生氣、哭鬧的情緒反應,就會認定孩子是屬於不佳的情緒表現。其實,在眾多的研究中,EQ的含義非常廣,同時也有很多理論及說法,但共同的一點是:「對於表達自己的情緒時,是否以不傷害自我及他人/物所做的表達」作為EQ的衡量指標。因此如果我們發現孩子有生氣、難過、焦慮的情緒時,應該先判斷他們有沒有用適當的情緒行為表達,有壞情緒不是錯,重點在於表達情緒的方式。

最後我覺得最重要的一點,「家庭」是孩子第一個生長環境,也是培養孩子EQ的第一個場域,因此家庭的氛圍、家長的處世方式及教育方法,對孩子的學習及影響都佔有很大的比例,當然也包含了控制及表達情緒的能力。家庭中親子的互動、爸媽的相處,其實都是孩子學習表達情緒的範本。因此身為父母的我們,也要學習適當地表達自己的情緒,避免說出傷害他人的言論(如:你怎麼都做不好、怎麼這麼笨),或是讓孩子處在非常多爭吵、衝突的環境之中,這樣對孩子的EQ養成才會有所幫助。只有家長成為高EQ的人,才能懂得如何去開啟孩子自信,培養出高EQ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