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開發一件新的實體產品通常要經過消費者調查、市場分析與研究,再加上生產技術的配合,等一切準備都充分了才推出新的產品,並以好的產品、耐用的產品獲得好的評價與建立企業的良好形象。但是在數位科技的時代,在虛的空間中促使了許多非實體產品的誕生,這些非實體產品必須透過軟體來運作,為了迎合消費者在速度與功能上的需求,軟體相關產品必須時時更新與改版。
英文中的MVP有許多的解釋,這裡是Minimum Valuable Possibility,是指把已知之調查、研究、技術之最小價值的可能性為基礎,進行衝刺(sprint)式的產品開發,然後在產品問世之後,開始收集使用者的資訊進行下一階段新產品的改良,如此的操作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循環中產出新的產品,應付多變的消費市場,這便是軟體產品開發中的「敏捷」思維。
一些年輕人靠著對科技的熟悉,產生了許多創意的思維,並藉著創新創業拓展了個人的新創事業。當事業體到達一定的規模時,就必須依賴專業的管理專家,此時新創公司常常會轉賣給大型企業,讓大型企業接手管理與經營,新創公司的成員則從中獲利後,再啟動下一個創業途徑。而為了使此創業途徑有效率,組織不能龐大,計畫也不能太大,小而美的組織與計劃才能衝刺(sprint)。目前也有大型的企業在組織內成立小的部門,或成立小而美的新創公司,讓企業不斷的有新的發展商機,而為了讓小而美的組織與計劃更有效率,於是便有「敏捷」管理的思維與運作模式。
古代的戰爭為了搶得先機,必須講求行軍快速,兵法上說的急如風,就是這個意思,此時通常會把錙重卸除,只帶著些許的乾糧與武器迅速到達預定地點,選擇好的地勢布陣以逸待勞。古云善戰者不敗,善敗者不亡。如何善敗者不亡,也是要在退兵時,不露跡象的「敏捷」行軍。
今天在少子化的年代,除了國立大學的經費有政府的挹注支持之外,任何一所私立大學均面臨經營的困難。如何解決困難,就像戰場上的應變一樣,必須思考錙重卸除、行動快速的作法,並效法企業運用「敏捷」的觀念,行政革新,組織再造,創造新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