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續近三年的新冠疫情,嚴重影響了經濟的發展,許多人因而失業,家庭生活的維持出現了問題。國外又由於俄烏戰爭、能源與零組件的分配問題,造成全球性的通膨,各國股票下跌,在疫情下猶如雪上加霜。由於房價、物價上漲,年輕人不婚者增加,已婚者普遍不願生育,據內政部統計,今年新生兒可能低於15萬,使得未來少子化看不到紓緩的現象。

對大學來說,今年受到少子化的影響,分發入學缺額近1.5萬,創歷年新高,幾所老牌私校面臨招生危機。私校工會更推測六年後恐會有40、50所大專校院退場,甚至以「冰河期」形容目前私校的處境。面臨少子化的衝擊,私校積極「開源」招收境外生彌補國內招生的缺額,除此之外,如何善用「節流」措施以維持學校經營的收支平衡是當務之急。

企業的利潤來自於營業與成本,營業是開源,成本是節流,節流最直接的實踐就是採購,據說採購所結餘下來的經費,相當於整體營業六倍的投入。看來沒有什麼技術性的採購,但在企業發展受到景氣衝擊時反而是創造盈餘的良方,因此我們萬不可忽視「節流」的功能。「節流」並不只是省下油鹽醬醋的開銷,必須從結構上檢討過去,突破傳統的思維,從行政革新、組織再造方面思考新的做法,才能發揮「節流」的功能。


組織越大管理就會有漏洞,事情太繁瑣,就會顧此失彼,許多政策就會流於表面,無法達到實質的效果。我們必須時時掌握外部環境的變化,避免和外部脫節,我們也要學習企業因應景氣不佳時的思維與策略,檢討行政上是否有繁瑣的程序或有做白工的現象,造成人力、資源的浪費而影響士氣。


大學是公益事業,但私立大學必須面臨經營的壓力,歐美大學甚至把教育當作商業有計畫的招收亞洲學生。過去在生源充足的時代,由於沒有生存的問題,也就沒有關注行政管理的良窳與效益。今天在少子化的年代,私立大學均有面臨財源不足的窘境。如何應付危機,必須從結構性思考「節流」的措施,並積極推動行政革新,超前佈署,幾年後往回頭思考才不至於有所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