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專欄

校園記者研習|投入修復電影的藝術

國家影視文化 膠卷修復專員|吳隆浩校友

講座文稿整理/楊雅棻

從拍攝照片的攝影記者,跨越到成為電影膠卷的物理修復,雖然顯得突兀,但總歸是圍繞在被截取的影像記憶裡。這項技能在老電影的影像修復中相當被重視,因為它是需要透過過往時代常使用的膠卷,進行去除髒點、刮痕以及繁複瑕疵的工作。

這項工作首先必須要充滿熱忱,如情感般,破壞總是簡單,但修復時卻異常困難,耐心與恆心必不可少,比起日本語言中常稱之的匠人,以職人來說更為貼切。修復膠卷是門藝術,將以前的電影用老酒新釀的方式,重新陳述、再做上映,除了喚起回憶外,也能用新的講述方式尋找新一代的客群,至於該修得多新,就是國家電影數位修復組最兩難的課題。

過程中講者興致高昂地講解每個修復細節對影像的變化,也不忘將真正的工作用具帶到現場,讓學生一窺其貌,揭開這個職業神秘的面紗。或許這也是一種新舊兩方的文化衝擊。更新穎的問題則是關於手機與底片的差異,如今人們在進行手機輕易地將畫面呈現,底片在社會中越來越少出現,那這項電影膠卷的修復是否將越來越式微?但這項提問會讓手機的短處即時暴露,那便是手機圖片沒有辦法馬上用實體照片做呈現,間接回答了世代交錯的提問。

在電影中經常讓照片與文字相偕出現,畫面修復完後緊接著就是聲音的處理,這也不能忘記提到聲音修復同仁的功勞,將過往的電影重新搬上大螢幕,經典更廣為人知。在這個職業中,「合作」與「協調」為必不可少的一項技能,同時也將成為走在人生長路的的座右銘。

以前在《銘傳一週》是從事文字及攝影記者雙職務,在擔任記者的時間裡,吳隆浩透過《銘傳一週》記者的身分獲得許多難得的採訪機會,如柯文哲等重要官員來訪,可以近距離與他們接觸,此時我的經驗已經相較同儕更加豐富,因此善用《銘傳一週》的資源是能夠讓自身閱歷更加充足的關鍵。

目前在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任職的吳隆浩,主要負責在數位修復組裡處理膠卷修復相關工作。膠卷通常是過去拍電影的導演喜歡使用的媒介,通常越寬的膠卷對影像的留存效果也越好,但過去也較少人願意將之好好保存,在轉運及播放的過程中,經常性地受到自然或人為的破壞,因此此職業油然而生。雖然聽起來它相對具備專業性,需要對膠卷進行整飭、掃描、修復與輸出的動作,但在歷經輾轉許多職業的磨練後,於此其中也容易上手得多。

最後,吳隆浩提到在大學《銘傳一週》的經驗,以及許多從本科系所了解在學知識,社會中所需的「斜槓」能力也有深厚體會,能夠在一定時間裡迅速吸收專業知識是他的強項,並且鼓勵學弟妹們應該不吝於向他人身上取經,對於未來的職場絕對有利而無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