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扎根永續教育 承擔社會發展責任

孟子書中記載著;「不違農時,穀不可勝食也;數罟不入洿池,魚鱉不可勝食也;斧斤以時入山林,材木不可勝用也。穀與魚鱉不可勝食,材木不可勝用,是使民養生喪死無憾也。」,這段話清楚地說明了,兩千多年前,古聖先人就已經有了環保和永續經營的觀念!孟子認為「不違背農時的耕作,不以細密的漁網捕魚;在山林成熟時采木,如此生養人類的大地,便能持續的供給人民的穀糧、水產、和材木」,其立論也精闢,施政也務實!更有進者,以農立國的國家,在兩千多年前,必須如此奉行其永續經營的經國政策,相較於孟子的時代,現在的世界對物資的開發與使用,何止倍蓰於往,「節用愛人,儉約興國」的觀念,當較諸古人更加努力,事實上,人類對環境、資源的珍惜與使用,在經歷過過度開發使用之後,近半個世紀以來,確實有了很長足的進步與發展。
根據相關資料顯示,全球非但對永續環境的確保在觀念達成了共識,在具體作為上更設定了目標,並由各國自行提出達成的年限,截至今年一月,由Energy &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 公布的淨零排放跟蹤表,全世界已經有參十幾個國家和地區,分別實踐和公布了各該國與地區達成「碳中和」或「零碳」的氣候目標,以不同達成的成果而言,其中有的國家已經達成(2國),有的國家已經立法(6國),有的國家正在立法中,也有的國家正式發布政策宣示文件(12國),一時「乾淨地球,永續環境」的趨勢,風起雲湧成為本世紀人類最偉大的運動。與世界同步的我國的炭中和策略,也是以雄心萬丈的魄力向全世界昭告「全世界的淨零轉型目標為2050年,2050年也是台灣零炭目標年」,所以在去年台灣淨零行動聯盟成立大會時,政府即正式宣布,期望台灣在2050年,能夠完成「炭中和」承諾,即能夠達成生產據點和辦公室100%淨零排放的目標。
銘傳大學懍於國家社會責任,深知永續環境的重要,具體地於校務發展委員會下設置「永續發展中心」,分設「教育永續組」、「福祉永續組」、「社會永續組」、「全球永續組」、「經營永續組」五大分工組,全面落實聯合國的永續發展目標。同時在2022年2月21日與財團法人台灣永續能源研究基金會共同簽署「大學永續發展倡議書」,以扎根銘傳大學的永續教育,勇敢承擔社會發展的責任。
是以自此在校學子,不但能夠習得術德兼修的專業職能,也更能養成與世界同步,放眼未來的胸襟,和民胞物與的環保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