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動態

銘傳人|2022傑出校友|李秀利 (兆豐國際證券投資顧問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認真 堅持 前進 永懷初心

呼應斜槓人生,不斷跨領域創造人生的第二曲線!這是現任兆豐國際證券投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李秀利校友的生涯寫照。
因為堅信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會不成功的道理,李秀利始終秉持「求精求變」的精神,在她的生命字典只有努力和學習,她告訴自己想期待幸福感的到來,得先從種幸福田開始。

身處一個非常成熟,但高度競爭的環境時,可能很難進入,或者機會不多;但如果我們轉而從一個比較新的領域切入,在競爭度不那麼高的狀況下,可以取得門票的機會相對就高一點。

掌握先機 為生涯打開不一樣的風景

因為很早就有這樣的認知,所以在期貨元年時,李秀利得以掌握先機,敲開入門磚,為生涯打開不一樣的風景。
「斜槓人生」是現今職業人士的新興價值,越來越多人不再滿足於專一職業的生活方式,希望能擁有多重職業和身分的多元生活。對李秀利而言,早在三十年前,她就具備了「斜槓」的概念,而且身體力行。而今,在金融領域已歷任過期貨、投信、投顧等專業職務,更是唯一擁有財經節目主播頭銜的女董座。在學歷的進階上,銘傳大傳畢業後,插大考上中興大學法商社會系,再返回母校銘傳取得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目前持續在台大EMBA研讀,正進行論文撰寫的最後階段。

對記者抱持夢想 在銘傳鋪好商業傳播之路
1970年次的李秀利是台北人,國中時期,已立下當記者的心願,所以在五專聯考時,即以銘傳大眾傳播科為第一志願。「小時候我喜歡看電視,對記者工作抱持夢想。而之所以選擇念銘傳,是因為銘傳是一所商科背景的學校,我有點貪心,心想,如果我念銘傳的大傳科,除了傳播相關的學習,還有機會學到商科的專業,這樣我就可以得到更紮實的養分。」她說。
銘傳對於英文能力的嚴格訓練,是眾所周知的。除了一般英文課程,更有先進的英聽設備,是當時最早導入影像、影音教學的學校,這也是李秀利當年毫不猶豫選擇銘傳的主因之一。她說:「在銘傳,我們的英文課時數非常多,幾乎不是在上英語課、就是在上英聽課。學校聘請很多外籍老師,給予發音方面的指導。相對於很會寫考卷但無法說英文的情況,銘傳的訓練,就是讓我們很會說英文,這是銘傳跟其他學校的不同。」
銘傳五年的求學生涯中,李秀利記憶最深刻的,就是教「國際關係」的彭懷恩老師及教「經濟學」的鄭優老師。彭懷恩老師學問淵博,上課時不只在講國際關係,而且能介紹一個國家的歷史背景,讓大家很清楚了解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經濟利益關係。「後來我從事投資專業,更體會到了解國際政經關係的重要性。例如,為何中美要打貿易戰?國際的大國博奕,都有它的歷史背景,在作投資之前,一定要先分析釐清這些複雜的因果關係。」她說。
鄭優老師也是李秀利念念不忘的好老師,她說:「他教導我們經濟學裡很重要的『供需法則』,使我體認到要學好經濟學,邏輯思考清晰非常重要。」除此之外,李秀利對會計、統計方面的科目,也非常有興趣,她在銘傳五年的學習期,其實已經在為未來進入商業、傳播跨界鋪好路了。

在翻譯路上 累積商業新聞國際視野
銘傳大傳畢業後,李秀利雖然很想趕快投入商業傳播的領域,但初出社會的新鮮人,其實不容易找到理想的工作,甚至很多履歷表都石沈大海。
於是她放低標準,在一家資訊公司找到一份專門翻譯路透社外電的工作,負責蒐集前一晚路透社記者撰寫的美國華爾街財經新聞,將金融市場投資人關注的重點,製成每日投資市場報告。她心想:「翻譯路透社外電新聞這樣的工作,可以讓我不斷接受到各式各樣、最即時的訊息,對我的快速成長很有幫助。」
工作初期,李秀利工作內容主要是投資報告的編排與繕打。有一次老闆忙不過來,轉頭問她是否可以自己閱讀消化吸收,並獨立完成?
她覺得這真是天上提下來的機會,馬上就歡喜地承擔。這個難得的機會比多拿一點薪水更吸引她。「初入職場的人,如果有機會做更多、學更多,應該正面看待,不要推辭,這是我做第一份工作時的心情。」這份工作,讓她接觸很多國際金融及總體經濟方面的訊息,也提供她再去敲下一份工作的機會。
三年的外電翻譯,讓李秀利帶著紮實的經驗和能力,進入期貨公司工作,之後並從期貨跨入到證券投顧領域。她表示「在金融圈服務,不能只設定一個方向,所以我在從事期貨、證券的工作過程時,也對投信、海外基金展開研究,期間也擔任新加坡投顧公司從事研究工作,實際接觸海外金融機構,體驗他們和台灣在金融背景上的管理及產品特質的差異性。李秀利說:「雖然當時海外有許多新型態的基金產品,但我在職場轉換時總能接受不斷地嘗試、打開自己的視野,把理論落實在職場,驗證自己的所學和所知。」

跨入期貨取得證照 服務客戶並且教導新人從事金融領域的工作,需要各類證照,所以李秀利在初期職場中,不斷地考證照,陸續拿到期貨、證券高級業務員、投信投顧業務員、證券投資分析人員等證照。「想讓他人相信你在某個專業領域的能力,第一件事情就是看你有沒有該領域的證照,再來才是工作經驗以及工作表現。」所以李秀利期勉有心從事金融業的學弟妹們,在學期間即可準備證照考試。當然過程中會遭遇不少困難,但只要堅信「努力不一定會成功,但不努力一定會不成功」的信念勇於面對,種種難關都能迎刃而解。
在這段過程中,李秀利也驗證了一個道理:「當你很努力了,全宇宙的力量都會來幫助你。」在期貨公司工作的期間,可說是台灣的期貨元年,那是一個大多數人都不知道什麼是期貨的年代。李秀利感到很榮幸,能在起跑點就參與其中。「我常提醒剛從學校畢業的同學,有時候我們身處一個非常成熟但高度競爭的環境時,你可能很難進入,或者機會不多;但如果轉而從一個比較新的領域切入,在競爭度不那麼高的狀況下,取得門票機會相對就高一點。」當時李秀利就是在這樣的情境下,進入期貨公司擔任研究員。
李秀利回憶道,其實期貨研究員的工作和證券研究員是差不多的,精髓和要領大致相同,只是研究重心與主軸略有不同。李秀利說:證券研究是看產業的發展趨勢,能不能在長期投資效益上顯現出來,如果看對產業趨勢,個股推薦也就能精準到位。但,期貨是分秒必爭、瞬息萬變,且期貨是高槓桿風險,如果欠缺風險控管能力,常常以為是看對的,但是操作卻可能造成巨額虧損。
在期貨公司任職期間,李秀利感到最有成就感的一件事,就是當時大多數的人普遍沒有聽過期貨?也不知道什麼是選擇權?所以她的任務就是針對各類期貨商品進行市場分析,提供諮詢服務前要針對每個商品特性,還有客戶屬性作充分的理解與掌握,才能向客戶進行簡報服務。從這樣的工作過程中,李秀利得到很高的成就。
作為第一代期貨人,李秀利也必須擔任講師,教導投資人如何進入這個投資領域,她笑說:「其實我也是趕鴨子上架,因為在大多數人都不了解期貨的情況下,我覺得這是教學相長的好機會。有機會向同事與投資人介紹期貨市場的運作及期貨商品價格分析,這個機會非常難得。」
也因為有這樣的機會,李秀利累積非常多跟客戶作簡報、跟同事作投資理論的系統整理與期貨商品介紹的經驗,奠定了她進入證券投資顧問的工作機會。她說:從證券投資顧問領域的研究工作到投信基金資產管理業務,整體上一路走來,對財務金融的各個面向都有涉獵,漸漸建構了全方位的了解。

2021年疫情之前,李秀利經常應邀擔任財經節目的來賓,分析台股投資現況及國際總體經濟趨勢。

長期研究國際金融 沈穩中又能求新求變
長年從事國際金融的研究及分析工作,性格中必須具備一定的沈著與穩定。但她表示,個性雖然有關,但她相信人不管是在金融相關領域或者是在各個領域,作為一個工作者,不管原本的個性如何,如果想要有好的發展,都應具備「求精求變」的工作法則,因為,「變是唯一不變的」,走老路到不了新的地方,尤其是在投資領域上。她指出:「有很多人常常拿景氣循環作成敗的藉口,事實上,這種說法已經是很久以前的教科書理論了。2008年的金融海嘯、2020年的新冠病毒,已在金融環境、產業發展趨勢做了翻天覆地的改變,惟有不斷追求新知、擴充自己的視野,才能跟著時代新趨勢一起學習成長。」
李秀利在證券投資分析領域工作20多年,認為節流和開源一樣重要。節流就像是風險控管,當行情一路看多的時候,分析員必須判斷產業是否埋伏著變化?分析員工作的立足點,不在業務量要衝第一,而是要讓客戶信服於我們的投資決策,一定要提前告訴客戶什麼時候要風險趨避?什麼時候該往前衝衝衝?景氣環境有所變化時,要知道調整策略,不能只是一味的帶頭衝,忽略了風險與黑天鵝可能造成的衝擊。
首重終身學習 時時保持對工作的熱忱
回顧職涯,李秀利大致分成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因為有老闆的帶領,可以在下班後參加各種跟研究分析或者證照考試相關的課程,彌補工作時所知的不足。到了第二個階段,李秀利開始帶團隊,她發現一個人工作時確實很辛苦,但如果有一群和你有同樣工作熱度的同仁一起共事,大家彼此扶持互相討論,交流看法,判斷錯誤的壓力也相對變小。
李秀利在職場領域面試新人及實習生時,有一個重點就是激發他們的研究熱忱。很多金融科系畢業生,對當研究員懷有高度崇敬,也常設定志向要當研究員;可是事實上,卻對研究員的高壓環境及高強度工作內容沒有概念。李秀利回憶道,我們這些五、六年級生的研究員,以前都是天還沒亮就來公司報到,天黑了還沒下班。這份工作因為金融市場全球化的特質,台灣交易在下午收盤後,歐美的夜盤馬上又開始,需要研究員長時間追蹤市場波動,尤其是重大異常事件,國際金融市場不斷地有各類重大訊息,影響盤勢的漲漲跌跌。「我經常是晚上預見美股盤勢將因數據公告或事件發展而掀起波瀾,半夜三、四點爬起來關注,只為了要在第一時間讓客戶掌握最新消息。」所以要從事這個行業,對資訊的高強度追蹤與掌握,是做好這份工作的重要關鍵。

人生是五顆球的平衡雜技
到了第三階段,社會結構開始改變,大家的觀念也和以前不同。李秀利說:現今的人不再把事業當做唯一,而是把人生比喻為五顆球的平衡雜技,這五顆球是工作、家庭、健康、朋友和心靈。工作是一顆橡皮球,如果不幸失手落下,它還會彈回來;但另外四顆球是玻璃球,一旦失手就可能會留下無法挽回的裂痕,甚至碎落一地,所以我們必須努力平衡人生。
工作之餘,李秀利也保持固定運動的習慣。跑馬拉松及打壘球活動,這兩項運動不但紓解她的工作壓力,更鍛鍊出她的體能。
李秀利第一次跑馬拉松是參加權民路跑,原本覺得自己可能跑不完的她,很幸運的有兩位陪跑員,他們一路聊股票、幫她打氣,讓她感到很輕鬆,愈跑愈開心,後來甚至不覺得自己在跑步!這是一次很美好的經驗,讓李秀利不再擔心是否能跑完全程,而是勇敢地嘗試各種從未做過的運動。目前李秀利和至交好友參加跑團,會相約一起跑馬拉松。這二年因為疫情關係,沒有馬拉松可以跑,就改騎自行車,已連續二年報名參加花東縱騎。
三級警戒時,她常透過社群軟體呼朋引伴一起做重訓,即使不出門,也能達到運動的效果,降至二級警戒後,李秀利便鼓勵大家外出爬山,畢竟,好的休閒生活,還是親近大自然最重要。
運動的好習慣,讓李秀利擁有過人的體力。她曾在擔任分析解盤工作時,巡迴台灣各地各分公司舉行投資講座,她笑著說,那段期間真的是「我不是在演講,就是在去演講的路上」過程相當考驗體力,但她卻覺得很有意義。她說:「走過那樣的行程,讓我知道自己真的有很強的使命感,希望把所知所學、對投資者有效益的訊息傳達出去。」

參與壘球聯賽的訓練,不畏風雨,團隊成員的聚會是養成默契的主要管道。

訊息的掌握與分析能力
李秀利回憶道,2008年時,股市跌到3955點,她在2009年以一系列「否極泰來」作為深講的主題,一直告訴公司客戶,這是一個轉折的關鍵時刻。她憑藉著專業研究,發展出獨到論述,提醒大家這是一個很難得的財富重分配時間點。回想當時聽過她的論述的人,都有機會搭上這班時代列車。「那次的系列演講證明我的論述與投資觀點是對的,這對我鼓勵很大,成為我之後常常參與各類講座的動力。」她說。
李秀利指出,對研究員來說,「預測」這件事情絕對不是像擲骰子,永遠不知道擲出的骰子會是幾點。做證券分析,還是有一些基礎、依據,比如9點開盤前,研究員一定要把自己的Check List做出來,包括當天美國四大指數走勢?美國重要個股的表現?美國公布的重要經濟數據符合預期嗎?有哪些將要舉行或發生的重要經濟行事曆?這些訊息充分掌握後,才能夠做進一步的分析、研判。
李秀利強調,證券金融不是做猜測,而是做預測;預測跟猜測最大差別,就是預測有數據作為基礎進行研判。預測的正確與失敗,與作研判之前所掌握的訊息量及分析解讀有關,掌握關鍵的四條訊息,不一定比四十條訊息差,前提是你已在大量的訊息中,先去除大量雜訊後,再作綜合研判,最後定出一個結論。
2011年,透過銘傳大傳同班同學楊怡如的引介,李秀利從財經節目的來賓,轉向成為三立財經新聞台的任財經節目主持人。她表示,非常感謝同學給她這樣的機會,對她而言,以證券分析師的身份來作財經主持人並不困難。但在成功結合財經和媒體傳播之餘,如何吸引觀眾的眼球,讓投資人不要轉台,其實才是更大的挑戰。李秀利非常高興有這樣的一個工作經歷,可以把她在銘傳大傳所學到的,跟在職場上所學到的,充分結合在一起。
人生挫折難免 志同道合好友來扶持
李秀利的職場人生,外人看來是步步高昇,被問及是否遭過什麼挫折?她說:「其實一直有挫折,這是難免的,但我認為所謂的挫折,跟我在職場上獲得的成就感,在比例上有很大的差距,所以我常和同學、朋友分享,就是:你看的是什麼?你在意的是什麼?如果,你能一直保有正面的能量、正向的思考,這個工作如果帶給你的快樂是終身學習,那你就繼續終身學習。在你感到挫折的時候,你要轉移注意力。」
李秀利提示大家,人生難免遭遇風浪,當人生風浪起伏很大的時候,要趕快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所謂志同道合,就是三觀(人生觀、世界觀及道德觀)接近的朋友。找到跟自己三觀相似的朋友,可以一起走長長久久,而且在遇到挫折和打擊的時候,大家聚在一起往往都能獲得滿滿的相互扶持的力量。
人生來到中年常常思考著,人生是在追隨財富?還是在追求名利?李秀利覺得兩者都不是。她覺得是先種幸福田,才能收穫幸福感。幸福是什麼?幸福就是做一件會讓你快樂的事情。工作上,李秀利非常在意一個重點,就是做的事情,是不是自己喜歡做的?一旦選擇了喜歡的,就是義無反顧、一路往前。
李秀利覺得20歲、30歲甚至50歲的幸福,代表的都是不同意義,但是最重要的,當我們在20歲思考的幸福價值觀,或許要問問自己,它是不是在30歲時還會幸福的事?當然,年輕的時候,大家都喜歡開心玩樂的快樂時光,會用多一點時間去享受,如果佔用的是工作時間,這樣子的時間配置,到30歲時再回頭看,錯過了那段努力的機會,40、50歲之後你會幸福嗎?
李秀利在求學過程中,不論是銘傳、中興還是台大,在每個過程中,她都結交幾位要好同學,至今仍常常聚會。「我們聚會時,討論的話題都是種幸福田的方法,結果答案往往不是在教科書,也不是在課堂裡,而是與你三觀相似、接近的同學互動中,激盪而產生的。」

感恩與回饋 不間斷地建立好習慣
談到人生哲學,李秀利的觀念很簡單,就是要做一個懂回饋、懂感恩的人。李秀利推薦兩本書能傳達她對生活想法的書籍。第一本是《零極限》,這本書提出四句真言:「我愛你、謝謝你、對不起、請原諒我」。這四句話是荷歐波諾波諾回歸自性法用來清理的話語。根據它的概念,人所遭遇的種種問題,都與自身潛意識中存在的程式有關;問題有大有小,可能與某個程式有關,因此生活中所有的事物,都可以是被清理的對象,尤其遭遇困惑、難題、衝突、不順遂時,就可以在心中多次默念這四句話,達到療癒的效果。李秀利說,或許有人覺得這個理論有點八股,但我卻覺得我個人受益良多。
第二本書是《原子習慣》。李秀利指出《原子習慣》的重點是,如果你想達到一個目標,其實只要每天都做一點點靠近這個目標的事,堅持下去,最後獲得的成功是很大的。所以我在帶實習生的時候,都會提到這本書,勉勵這些剛從學校畢業的人不要妄自菲薄,不要覺得剛開始做的事情很小,例如經營某個社群媒體,可以試著去錄個Podcast,不要只錄一天、只作一集,試著看看能不能堅持錄一系列,你就會看到你的成長、進步,這就是原子習慣。

在工作與學習之間,李秀利深深覺得,透過重回學校再學習、再充電,對事務的看法能夠更為精進、更為客觀。

信念、毅力夠不夠強大 你準備好了沒
對於剛踏進職場的新鮮人,李秀利會建議他們在找第一份工作時,雖可能會遭遇到很多挫折,求職信都石沉大海,但是要記得,永遠不要放棄,因為機會總是會為付出努力的你留下來。如果你認定了你要努力的方向,全宇宙都會來幫助你 但先決條件是,你的信念、毅力夠不夠強大?你準備好了沒有?
銘傳要邁入65週年,李秀利欣見母校銘傳多年來在教育工作上得到非常多的社會肯定。她說:「超過一甲子的時間,學校培養非常多的校友,未來希望學校能提供更多管道讓校友回娘家學習,完成他們終身學習的需求;同時希望學校建立更多產學合作的方案,讓在校的學生能和已在職場上的校友相互連繫,而業界也能更直接地找到優秀的學子進入公司。」
「所有職場經歷,都不會白費的!」你永遠不知道人生的第二條曲線會走多長多遠,但它會一直疊加上去,經驗是不會斷線的。李秀利用個人經驗,驗證了危機就是轉機,準備好的人,在任何時間點都能創造自己價值,這個千古不變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