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全面改變人類生活,人與人間互通訊息及溝通觀念的橋樑,不論是口語、手語或肢體語言,都以約定成俗的共同認識為要件。程式語言就是與機器人(電腦)溝通,所以打造AI同儕所需的基本素養,是現今重要課題。

電腦的應用,就像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機器動力一般,是科學與時代發展的趨勢,經過40-50年的發展,不只電腦進入了我們的生活與工作,且由於軟硬體的進步,使用面既深且廣。過去軟硬體各自獨立的思維,已經進入軟硬合體的境界。於是AI、大數據、機器人、無人車等,不斷的推陳步新的新思維、新技術、新產品一個個的誕生,勾勒了人類未來的生活樣態,而猶如小型電腦的手機已經和人形影不離。隨著數位科技的崛起,未來大學培育人才的方向會是如何?

各國推動學習程式設計,主要著眼於它是「聽、說、讀、寫、算」以外的新式素養,透過程式符號去推理和解決問題。學程式語言不是為了趕流行,而是學一種職能;利用AI技術,打造專屬的工作團隊;你不一定要親自寫程式,科技領域寫程式主要培養邏輯能力和運算思維;向AI學習新技能,自能體會人機協同工作的威力。同時,工程跟製造業的人,要有人文社會的修養跟思考,做出來的東西才會創新。亦即將人文專才補入、商業管理人員跨界等納入科技人才行列。

因應未來世界的發展,除教育的科目與內容需要再調整外,軟硬體的教育也要強化,如教育部在推動半導體學院,也指示各級學校推動程式教育。程式教育是一種思維邏輯的教育,外顯的功效是要學生們從小熟悉程式語言,可操作各式的新科技的工具,內涵的意義是要學生們從小訓練邏輯思維的能力。程式語言就像數學的運算推理一般,解決數學問題的公式我們已忘了,但是解答數學題目所訓練的思考能力,隨著我們的成長一輩子都用得上。因此,世界各國皆把程式教育,當作為國民教育的一環。

科技部長吳政忠曾說,「面對2030年,唯一的辦法,就是人文社會專業的人,多懂一些資訊跟數位」。在今日電腦、手機無所不在的年代,學習程式語言,就像是學習英文一般,可以多一項職能,在職場上已經必須如此,不是要不要做,而是必須做,希望同學能夠與時俱進充實資訊科技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