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楊雪琪)
【編者案】「就是隨便弄弄,簡簡單單,這樣吃吧!」媽媽總是會如此親切地說著;即使盤中多是時常會出現在餐桌上的日常料理,但繚繞於腦海及舌尖,卻是最熟悉與溫暖的「媽媽味」,這是讓人放在心上,最思思念念的味道。
本刊於母親節前夕企劃了「愛的媽媽味」,邀請同學們寫出什麼是個人記憶中的「媽媽味」?那道令自己思念不已的料理,也連結了家的情感與記憶,味道除了停留在舌尖上,也深深刻劃在自己的心裡面,也許雙薪家庭裡,媽媽不見得是時常有空煮飯的,但爐台一上火,家也跟著溫暖起來,餐桌上的飯菜香,瞬間提高那幸福溫度,長大後,回想起媽媽做的菜,就會是既熟悉又難以忘懷的味道。
今年因著新冠肺炎來襲,政府呼籲著「愛有多深,距離就有多遠!」,也鼓勵著大家要記得先考慮「在家防疫」,以往母親節總是吃大餐的機會,但今年可能就會考慮別的方案來替代,若是北上的遊子們,也許會寫張卡片寄回家,那在家的同學們,不妨好好在家陪媽媽吃頓飯,共同完成愛的餐桌,一起創造家庭的味覺及情感記憶。
—-
味蕾上的驚喜:印式咖哩雞
文/林軍妤
此時此刻我光想到這道料理的畫面,我就忍不住口水直流!其實媽媽也沒有上過料理課或曾被高人指導過,但她總是能煮出超級對全家人胃口的飯菜,即使是簡單的“蛋飯”,我還是吃得直喊「再來一碗!」不過,今天我要介紹的媽媽難忘料理是「印式咖哩雞」,為什麼叫印式?沒錯!就是有別於台式或日式的咖哩,這時候又要先來介紹一番我的媽媽了!
「印式」咖哩雞指的就是「印尼」風味咖哩雞,因為我媽媽為印尼華僑,所以下廚時常常結合了台式風味與印式風味,身為她的女兒,真的很幸運!不用飛到印尼,就可以天天吃到道地的印尼風味美食呢!回到正題,我看咖哩雞的食材也都滿普遍常見的,但究竟是為什麼那麼令人回味呢?原來,這個秘密武器竟然是「椰漿」。
我的媽媽是東南亞國家的人,而椰漿正是許多東南亞風味料理常加的調味料,所以她時常在料理中加入椰漿或其他道地的調味料,因此總是帶給我們許多味蕾上的驚喜,而這道印式咖哩雞加了椰漿後,不僅多了椰子的香氣,也使咖哩的口感更滑順,尤其當咬下雞肉的那刻,在嘴裡噴發的肉汁與椰漿香氣,讓人捨不得吞進去,整體五味俱全,只能稱讚媽媽真的太厲害了!這是一道神奇的料理,也是我們三姐弟「百吃不厭」的一道菜,今年母親節,我還是要叫媽媽煮印式咖哩雞給我們吃!(好不孝順哈哈哈)而其實除了印式咖哩雞,還有「巴東牛肉」也是令我回味無窮的印尼料理,如果下次還有機會,再介紹給大家!
在此,熱心如我的媽媽,她為我提供了「印式咖哩雞」食譜與做法,有興趣可以參考一下喔!
【印式咖哩雞食譜】
*食材:1.雞肉 2.馬鈴薯
*調味料:1.薑黃 2.紅蔥頭 3.大蒜 4.辣椒 5.椰漿
6.鹽巴 7.胡椒粉 8.糖
*做法:
將調味料1、2、3、4、6、7打成泥,炒香在放入材料1、2,再炒香,接著加水。
水滾了之後關小火,煮到半熟後放入5、8,小火煮到全熟,起鍋前再適個人口味加入6,也可以加入喜愛的蔬菜。
—-
情有獨鍾 胡蘿蔔煎蛋
文/王家菱
從我有記憶開始,都是媽媽一直陪伴我和弟弟成長,並代替辛苦工作的爸爸支撐這個家。但即使爸爸往往工作很晚回來,媽媽對於我們的三餐一點都不馬虎,總是會準備最美味的飯菜給我們,用餐桌上熱呼呼的飯菜歡迎放學回家的小孩。其中有一道更是讓人食指大動,且全世界僅有我們家才有的簡單料理,更是我對於「家」的獨特回憶。還記得小時候我最討厭的食物就是胡蘿蔔,它的味道真心讓我喜歡不來,只要有胡蘿蔔的出現,我的臉都會瞬間垮掉,為此也讓媽媽傷透腦筋。
媽媽為了讓我能不挑食的吃下胡蘿蔔,狠狠的專研好多各式各樣的胡蘿蔔菜色,幾乎每天都能花式變出胡蘿蔔大餐,當然這也苦了當時的我,這樣的情況直到媽媽端出了一道非常美味的胡蘿蔔美食,它就是「胡蘿蔔煎蛋」,媽媽先把胡蘿蔔雹成絲後下鍋炒至七八分,把胡蘿蔔的甜味炒出來後,把加了鹽和胡椒的蛋液倒進平底鍋裡,煎至成形後翻面繼續煎直到全熟後盛出,這樣美味的胡蘿蔔煎蛋就完成了。那一個晚上,我一個人幾乎吃了一半的胡蘿蔔煎蛋,從此開始能慢慢接受胡蘿蔔的味道了,這還要感謝媽媽為了挑食的我想出的新菜單。
後來,我升上私立高中後,因為不想吃學校晚自習的飯菜,所以每天都帶自家的餐盒去學校蒸,結果導致跟我一起吃飯的朋友們對於我們家的胡蘿蔔煎蛋,情有獨鍾,往往都要跟我搶呢!而上了大學的我,有時候在宿舍裡也會自己開伙,因此我在暑假時就已經纏著我媽教我這道料理,現在我已經能做出跟媽媽一樣的味道啦,室友都說好吃呢!
—-
嫩煎豆腐的美味
文/卓宣妤
記憶中的媽媽味料理總讓人印象深刻,也許是那深入記憶的味道豐富味蕾,又或者是那認真的身影充滿著回憶,媽媽煮飯的味道總是令人再三回味,每到晚餐時刻,打開房門撲鼻而來的總是美味的飯菜香,飯菜的香味總是讓我口水直流,恨不得大吃一頓,在餐桌上,媽媽總是能端出一道道讓人胃口大開的料理。
我的媽媽最常煮的一道料理是「嫩煎豆腐」,我曾詢問這道菜的作法,媽媽嘴角上揚,笑著說:「過來廚房,我教你。」,我走進廚房後才覺得這是媽媽的天地,所有的料理步驟她都清楚明瞭,而這道菜的作法也是,媽媽說她會將滑嫩的豆腐切成塊狀,下鍋油煎至金黃色後加入醬油膏提味,再加些蔥花點綴,這樣就完成一道菜了,雖然簡單但卻充滿著屬於媽媽的味道,媽媽做菜時總是一臉認真,用心的調味及翻炒,將豆腐的每一面都沾上調料,像對待精品般的小心翼翼,用心保持豆腐完美的塊狀,入口後,豆腐的軟嫩搭配上蔥香,簡直是人間美味,也是我們全家的回憶。
自從媽媽崇尚清淡飲食後,豆腐成為餐桌上最常出現的一道菜,媽媽總是會將豆腐變換作法以防我們吃膩,我認為媽媽做的每一道菜都讓人胃口大開,也讓人覺得充滿溫馨感,在細細品味後總會一口接著一口搭配白飯下肚,明明是如此簡單的調味,也讓我吃出五星級的味道,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很幸福,在每天晚上總是能夠吃到媽媽的料理,擁有一種屬於記憶中的回味無窮的味道;我想,最令人回味的媽媽料理最重要的不是料理的味道,而是料理中令人回味的感動時刻。

專屬於我|媽媽的魔法料理
文/巫庭玉
「我媽媽煮的菜是全天下最好吃的!」從小我就常常把這句話掛在嘴邊,不為什麼,而是因為我媽媽做的菜真的超好吃,在我眼裡,我媽就是位大廚師,而且煮出來的菜絕對比阿基師好吃。她做的菜就像是被施過魔法一樣,不管多麼家常的料理都能煮得很美味,像是最普通的九層塔蛋、炒油麵、煎豆腐、玉米濃湯……就連可怕的紅蘿蔔炒花椰菜,都敗在我媽的高超手藝下。
還記得小時候媽媽很常帶我去百貨公司吃鐵板燒,之後的某一天,她居然煮出和百貨公司那間鐵板燒一模一樣的味道,我差點沒嚇死,甚至懷疑她偷偷跑去拜師學藝。後來,為了知道媽媽是如何做出那麼好吃的菜,只要到了她煮飯的時間,我就會跟著進廚房協助她,說好聽點是幫忙,但其實根本是進去搞破壞的。雖然她常叫我出去看電視不要在廚房妨礙她,但卻也沒有真正把我趕出去過,反而還會讓我幫忙做一些雜事,待到真正要下鍋炒菜時,我總是目不轉睛地看著鍋子,想知道美味的料理下到底被施了什麼神奇魔法!不過隨著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什麼魔法都沒出現,出現的只有一道接著一道香噴噴的美味料理。
現在上了大學,因為距離的關係沒辦法常回家,也因此少了很多機會品嚐到媽媽親手做的料理。想起這段回憶,我突然明白了,媽媽做的菜之所以如此美味,並不是因為加了什麼魔法,而是加了對我們的愛、對我們的期許,以及希望我們健康長大的心意,對我來說家的味道,無非就是從廚房飄出來的縷縷飯菜香。

麵粉和薑黃粉相遇在越式煎餅
文/彭惠燕
「你快快來學這道料理,等我老了之後,當我想吃你就能做給我吃了。」當媽媽在做料理時,最常對我說的就是這句話。將麵粉和薑黃粉簡單調和出來的麵漿往滾燙的油鍋裡放,過不了幾分鐘就煎得焦黃。這時媽媽再把豆芽菜,往上一放,將酥脆的餅皮一捲,再熱幾分鐘,一道越式煎餅就出來了。
然後媽媽又轉頭弄著在蒸鍋上,用跟小木棍在蒸布上小心翼翼的刮下透明且薄的麵皮,然後放在盤子上,將方才煎香的木耳,紅蘿蔔等配料加進去,然後將餅皮捲起來。
一道越式薄餅就完成了。
我嘗試著加入看似簡單的捲餅皮工作。以為只是把餡料放進去,把這薄薄的皮捲起來而已,沒想到自己笨手笨腳,不是餡料包得多麼不美觀,就是放太少變成厚厚一層麵皮。
原本是我該下廚的料理,媽媽一進來我就變副手。一陣手忙腳亂之下才把晚餐煮好。把料理端上桌之後和媽媽坐了下來準備開吃。我不太喜歡豆芽菜和木耳,所以只簡單的吃了幾口。
比起吃,我更喜歡的是邊聽媽媽說著他以前的故事,說著在越南過著怎麼樣的生活,偶爾嫌棄我包得太醜,鹽巴放得太多,但她仍然開心的吃了起來。
我想,比起料理的味道,或許媽媽更在意的是在這一道道越式料理裡,找尋自己家鄉的味道吧!

(版面插畫/陳忻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