銘傳大學生物科技學系/林翰佐主任
今年以來,新冠肺炎無疑是全球最大的夢靨。疫情的發展從中國向歐洲再到亞洲,全球幾乎無一倖免。這種由病毒引起的流行性疾病相當厲害,截至日台灣時間4月8日15:30時為止,全球累計1,371,192例確診病例,其中80,522例死亡,病例分布於177國/地區,早已被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歸類為全球大規模流行性疾病(pandermic)。
造成全球災禍的元兇是一種冠狀病毒(Coronavirus),這種粒徑大小僅120奈米(nm),灰塵般的小東西如何造成人類的失控危機? 相信大家心中都有些困惑與不解。其實銘傳大學生科系裡臥虎藏龍,多位老師在生涯當中的研究項目皆與病毒有關,可以說成天的與病毒為伍。適時的一點科普,讓大家了解一下病毒,或許可以解釋一些防疫的作為,只要正確的採取保護措施,其實病毒並沒有我們想像的那麼恐怖。
冠狀病毒的善變
冠狀病毒的長相,相信大家已經透過各種媒體的報導而有一些了解。冠狀病毒是一種RNA(核醣核酸)病毒,意思就是這類型的病毒以RNA作為記載病毒遺傳訊息的媒介(RNA基因體; RNA genome),不像我們一般生物,用DNA(去氧核醣核酸)作為遺傳訊息的載體。在動物細胞中,RNA的作用區域在細胞質當中,所以病毒侵入細胞之後便可以有立即的動作,不需要再度入侵到細胞核中。一般我們相信,RNA病毒控制細胞的方式,比起DNA病毒來說更為簡單粗暴。
冠狀病毒的RNA基因體由23000-32000個DNA單元所組成(專業上,我們以鹼基對作為單元的單位; base pair),能保有的訊息量相當的少,比起尋常生物中DNA基因體的組成簡直就是小巫見大巫。以常見的大腸桿菌為例,其DNA基因體大約由466-530萬DNA單元所組成,人類的DNA基因體的組成更為龐大,約30億DNA單元所組成。病毒基因體的這種”極簡”風格,使得它的營生必須發揮野外求生的克難精神,凡事但求勉強湊合,無法精益求精,這使得所製造的子代RNA基因體多所錯誤,這就是大家所說,RNA病毒善變的真正主要的原因。
除了病毒基本的基因體核酸與由蛋白質構成的鞘蛋白(capsid)之外,冠狀病毒的外層另被一層由酯質所構成的外套膜(envelop)所包裹,這層外套膜上面含有3種蛋白,其中高大突起的S蛋白(spike)為人所熟知。就因為有著這樣突出的外貌,所以冠狀病毒才會有這樣特別的稱號。S蛋白據信與病毒的感染能力有關,故透過破壞病毒外套膜的結構,便可使病毒失去感染的能力。
病毒來襲,單兵如何處置?
新冠肺炎來勢洶洶,在這裡還是要跟各位說明一下防疫上的要點,確實做到文章下述這幾點,便可大大的降低被感染的機率。
一、口罩並非百毒不侵,但有罩總比無罩強
口罩飾掩蔽口鼻的健康防護用品,但有些人或許會高估或低估它的作用。對於那些高估口罩功效的人,我想說的是,即便使用N95的口罩,其實對病毒顆粒的阻擋仍十分的有限。N95口罩的規範是針對300奈米以上非油性之顆粒具有95%的阻隔能力。顯然的,冠狀病毒的粒徑遠比N95設計的阻隔範圍低上許多。然而,這是第一線醫療人員能夠配備的,最高規格的防護,其所承受的風險大家可想而知。其實已有科學家透過研究證明,對於健康的人來說,口罩對防疫最大的貢獻在於降低配戴者不經意的觸碰口鼻,而多數呼吸道流病感染的發生,都在於自己不經意的以污染的手觸碰自己的口鼻。所以說,在低感染疑慮的場合下,其實帶著布口罩就可達到效果了。
二、人與人保持適當距離,勤做 手部消毒保平安
目前的研究顯示,新冠肺炎主要以飛沫以及口糞傳染為主。所謂飛沫,是指病毒會隨著感染者呼吸道的強烈刺激反應(如咳嗽)而噴出,感染周邊的民眾,但隨著重力作用,這些包含病毒的微細顆粒大抵仍會呈現拋物線運動,所以一般認為,這樣的感染距離大約是1-1.5 公尺。帶著醫療口罩可以有效防止這種直接噴濺的效果,這就是為什麼政府將醫療口罩,而非所有口罩納入管制的主要原因。一旦有呼吸道症狀的民眾,也需要正確配戴醫療用口罩,來降低感染他人的可能。
口糞感染,大抵說就是個病從口入的概念。病毒顆粒其實可以在環境當中保持數小時到數天的感染活性。由於測試方法跟實際上的環境還是有相當的差異,很多報導的數據只能參考。相較於飛沫傳染,科學家其實認為,口糞感染有著更高的成功機率;當人的手透過接觸造成病毒汙染,然後不經意的觸碰口鼻的狀況,就有相當高的機率發生感染。破壞冠狀病毒的酯質外套膜質可以有效使病毒失去感染性,所以用肥皂勤洗手,其實是對抗口鼻感染最佳的防疫作為。
台灣其實相對安全,不必因疫情發展過度緊張
隨著疫情肆虐,目前地球上幾乎沒有淨土,不過相對而言,我們台灣目前實屬於相對安全。台灣目前對「確診」的定義相當嚴苛,係透過一種反轉錄酶 – 聚合酶鏈鎖反應法(RT-PCR)的生技方法檢驗檢體中是否具有病毒核酸。這種檢驗方式具有相當的靈敏性,根據生科系老師們過往實驗室的研究經驗,大約十個到數十個左右的病毒顆粒即會被RT-PCR 的方法所偵測出來,是目前檢測上最為靈敏的方式,相較於其他國家,台灣的疫病統計數字其實可以信賴。
時時保持警戒,養成良好習慣
隨著每日公告的確診人數上上下下,大家心中不免忐忑,或有一些耳語風聲,認為疫情不單純。我認為大家不用過度驚慌。疫病確診人數的公布,其實距離感染事件的發生有大約一週以上的時機,一旦爆發災難性的群聚感染,民眾一定會對事態變化有所感覺,政府想瞞其實也瞞不住,現階段大家不用懷疑資訊的透明度。台灣目前的防疫成功,政府的作為固然是關鍵因素,但重要的是民眾有個良好的公衛習慣與認知,使得許多爆發群聚感染的危機之前能夠化險為夷。
新冠肺炎的疫情恐怕仍會持續一段時間,在疫情獲得完善控制之前,大家都仍應該時時保持警戒,養成良好的習慣,才能在這場危機中能夠趨吉避凶,否極泰來。祝福大家平平安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