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桃園市7/1-8/20推出2023桃園蓮花季活動,以「蓮線」為主軸,於觀音區蓮花園休閒農業區與民眾「蓮線」,現場5座裝置藝術是由總策展人銘傳大學設計學院李芝瑜副院長帶領5建築系學生與1位建築碩士班校友共同進行創作,設計團隊為李芝瑜、周柏慶、張啟亮、胡國瑋、黃柏勳、謝鴻瑀共同創作(設計團隊兼策展人)在艷陽高照下日夜趕工完成這5件結合科技、農藝和環保的藝術作品。

本次展出的五件藝術作品:

圓蓮光影–古代的文學家認為蓮花聖潔高雅,曹植在《芙蓉賦》中說「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此裝置藝術的材料選擇鏡子來轉譯蓮花葉的呈現,也是有一種可以透過鏡面反射天空,反射畫面,讓人觀照自己。

 

蓮盆水韻–蓮葉表面具有超疏水性及自潔的特性。在東方文化裡,蓮花是純淨的象徵。雖然,蓮花喜歡生長在泥濘的溼地,但花和葉仍保持乾淨,這就是自潔的效果。植物學家研究蓮葉表面發現有一個自然潔淨的機制。依照親水和自潔的習性,將蓮花的這個裝置放在水池中,也是一個雨水收集的系統,呼應自潔的特性,也呼應對環境永續的重視。

蓮意亭–《群芳譜》中說,「凡物先華而後實,獨此華實齊生。百節疏通,萬竅玲瓏,亭亭物華,出於淤泥而不染,花中之君子也。」 作品運用君子竹的材料製作,型態仿生蓮葉上的葉脈。

 

 

蓮勇–由銘傳大學生物科技系魚菜共生農場林翰佐主任與研究生郭針對水耕系統提供技術合作,運用水管快速搭建的可移動式水耕系統,未來面臨糧食供應緊張的情況時,可隨地在有需要的地方(例如難免中繼站)搭建臨時性的水耕系統,提供可持續的食物生產空間。

浮空蓮雲–每一片蓮葉都與其他蓮葉產生連動,運用風能的裝置,其動力來自風的力量,將其轉化為蓮葉的運動,形成視覺上的連結效果。就像在一片蓮葉田裡,蓮葉隨風一同擺動的情景,但這次以一種新的觀賞角度呈現,將觀察者的視點從傳統的由上往下轉換為由下往上,宛若魚或青蛙仰望蓮葉在水池上方的律動。

本屆蓮花季活動由銘傳大學創作的裝置藝術,設計理念包含科技藝術、農藝共生及永續環保,不但充滿東方文化元素,也展現了蓮花的詩賦之美。希望結合觀音地區的休閒農業區,透過農事體驗DIY、美食饗宴以及藝術表演等活動,讓桃園蓮花季成為民眾夏季旅遊的首選。活動期間(7/1-8/20)逢假日皆有免費區內接駁車可搭乘至各農場遊玩與賞花,接駁車時間為上午9:00-下午 17:00於主會場站發車,每30分鐘一班,詳細活動資訊歡迎上蓮花園休閒農業區臉書粉絲專頁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