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滑板社|

當機會來臨時,是否願意踏出舒適圈,讓一切從零開始?本學期台北校區甫成立的「滑板社」,就是為了集結願意脫離舒適圈的大家而成立,滑板社林子傑社長表示:剛成為銘傳的大一新鮮人時,熱愛滑板的他在眾社團中尋找著目標,但當時學校尚未成立滑板社,也讓他就此打消了參加社團的念頭。而這次的失望,並沒有讓他放棄練習滑板,反而是在與同學愈來愈熟悉之後,引領同學一起進入滑板的世界,也正是因為這樣的緣分才讓他發現,原來很多的同學也對滑板這項運動有著濃厚的興趣,讓他就此埋下了想要創立滑板社的種子。

在這群同好們並肩努力、負重前行,終於在新的學期開始時創建了滑板社,社團的宗旨就是希望跳脫舒適圈、培養努力不懈的精神、有著堅強不屈的意志,並利用團隊精進自己與培養自我學習的能力。

滑板本身就是一項需要經歷過不斷嘗試與失敗,需要擁有著堅毅不屈的精神,最終才會得到淚水與汗水造就的辛勤成果,所以每次的練習都是在不斷的自我突破。

滑板這運動項目,也成為此次東京奧運上新增的一項競技運動項目,而比賽種類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是街道賽, 即是場地內設有斜坡、扶手、樓梯、路面邊沿等設施,讓選手進行各種花式,其計分方式也十分獨特,評判將會考慮花式難度系數、花式原創度、起跳高度、速度、實際花式執行程度和動作構成等因素,判斷選手的能力和分數。第二種則是滑板公園賽,場地地型類似碗型泳池,選手將會在「碗內」不斷衝刺,並在空中做出各種花式,而滑板公園賽的計分方式,相較於街道賽之下,更著重於滑板花式和選手技巧。滑板難度取決於原來選手每次跳躍過程中,是否使用單手抓板、抓板姿勢、抓板位置等,這些都將決定動作難度。

看到這裡想必大家都熱血沸騰,迫不及待的想要一起體驗這項競技運動了吧!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他們的社課內容吧!上社團課時會有分兩個組別,一個是新手組,一個是老鳥組。新手組適合完全零基礎或初學者,請滑板教練從頭教起,而老鳥組則適合形式上教學招式都已經學會的同學,因為滑板想練一個招式就是不斷的練習,所以會讓老鳥組的同學自由練習,如果有任何想學的招式都可以直接問滑板教練,進行教學。

對於未來的發展方向社長表示,未來希望舉辦一些淨街活動,像是在河堤的自行車道,沿路一邊滑滑板,一邊撿路邊的垃圾。這一方面能夠精進同學的滑行技巧,另一方面也能夠讓河堤有一個更好的環境。再來也有考慮到與其他學校的滑板社一起舉辦滑板活動,讓社員在與其他學校交流切磋的同時,也能夠結交更多校外朋友。

有興趣想參加的同學們,每週四晚上六點半到八點半,位於西門町的中山堂,能夠找到他們努力練習的身影,更多精彩的內容歡迎到北銘滑板社的IG粉專(IG:mcu_sb)觀看喔!

(採訪/宋采諠)

-------------
|桃園媒體研究社|

對於喜歡的電影、音樂、動漫、連續劇、電台、新聞等,是否有過沒有人可以分享這份喜愛與情緒的時候?對於感興趣的題材、話題、自我創作的小說、漫畫、新聞、影片,想法不斷,但創作欲無處可去的時候?歡迎來到桃園校區的「媒體研究社」!這裡存在一群chilli隨心所欲活著的人類,用自己的喜愛及異想天開的腦洞去創作一切。在這裡,沒有羞於啟齒的想法,或是需要遮遮掩掩的喜愛,每個人都可以分享自己喜歡的媒體,認識同好、交流自己的創作想法,分享技術與切磋,從平面到電子、文字到影音;從未成形的想法,到獨特的完成品,不管是那方面的媒體在這裡都能一起討論、一起交流。

媒體研究社陳沛妤社長表示,社團宗旨與當初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同學在大學裡能有個恣意創作揮灑的地方、自由自在發表喜愛的地方,由各種媒體媒介的熱愛與鑽研開始,聚集了一群有想法的人,他們熱愛多樣化的想法、創作、合作,最終才能將自己的精神與想法具現化,以各種形式與傳播平台來傳達意念與想法。

社團保持chilli的氣氛,只是過來喝茶聊天、感受氣氛也很歡迎,社課會依據當天社員的興趣取向分組討論分享,交流技術,甚至是作品聯合創作也非常歡迎哦!歡迎桃園校區對該社團有興趣者,因目前無固定社團辦公室及社課教室,但若有任何想更多了解媒體研究社者,均可透過粉專私訊來聯繫!

除了平時社課外,10/29(六)特別邀請在媒體工作的業界學長姐,來了一場「社群媒體紅什麼?」2022工作坊,讓社員們對社群媒體有更多的理解與認識,也在工作坊中有些實體運用和練習的實作呈現,讓大家獲益良多!

「媒體研究社」也有突擊活動,以社員的臨時提議為發想,決定採納就會舉行突擊活動,舉例來說,今年萬聖節就進行搗蛋裝扮活動,每個人打扮成自己想要的奇裝異服,放學後在EE棟門口發糖果、做pose拍搞怪照,與社員們共享節日時光!對於這種臨時發起的活動,社員們都覺得十分有趣,希望讓它變成優良慣例,在各個節日或是社員們的靈光一閃下都可以突擊活動!下一回合的創意活動,是「交換禮物的聖誕快樂」想知道如何參與嗎?更多有趣內容及社課資訊歡迎到桃銘媒體研究社的IG粉專(IG:mcu_mrc)觀看哦!

(採訪/藍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