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動態校園快訊生活專欄

銘傳人|熱情於改變與嘗試的新生代插畫家|Beryl Wu吳易陵

許棠詠/採訪‧撰稿

當世界遭遇疫情肆虐,許多人待在家裡的時間變多,你是否也藉此機會,找到新的興趣或是找回過往的喜好?新生代插畫家Beryl Wu吳易陵(銘傳商設系校友),在疫情半自我隔離狀態下,重新拾回手繪插畫創作,今(2022)年4月以曾獲「2021第三屆台北插畫藝術節」策展人獎的《everyday conversations》系列推出人生第一本畫冊,並在5/7-6/19於台中茶筆巷文具生活空間(台中市西區昇平街89號)舉辦個展,而其最新系列《What’s on the table?》5/20-6/19也將在基隆前藝室(基隆市港西街4號)開展。

「我是個瘋狂於改變的人」是吳易陵在2015年於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畢業時,在自傳上為自己寫下的註解。不喜歡受拘束的她,畢業後在廣告公司上班僅有短暫半年,隨後辭職開啟自由工作者生涯。期間從事過平面設計、插畫、網路藝文雜誌的文字專訪編輯等。還因為延續畢業作品《延平北路789》,參與了社子島的社區營造活動,體內的瘋狂基因,讓她成為名副其實的「斜槓青年」。

重拾手繪 找回喜悅
為探索視覺語彙表現背後的策略跟研究,吳易陵毅然決然地放棄經營2年穩健的接案人脈,遠赴倫敦Ravensbourne University攻讀設計管理碩士學位。2019年畢業後,繼續留英從事平面設計相關工作,卻不敵全球遭到疫情侵襲,開始半自我隔離狀態。

吳易陵自嘲,隔離對她來說,似乎是得到一種解放和自由的感覺,打發空閒的時間索性就開始畫圖,隨意想到什麼就畫什麼。她以「非常非常喜歡」形容重拾手繪的感覺,雖然不用工作,她還是每天早上7點多就起床,坐在桌子前畫圖,也不知道為什麼,就是停不下來,一直畫圖,沒有主題、方向或是風格。

2020年末返回台灣的她,還沒確定自己的下一步是什麼,於是和在英國認識的設計師Boyu陳柏宇,一起製作帶有濃濃思鄉之情的《島物》月曆,以色鉛筆描繪出台灣經典傳統食品及物品,王子麵、養樂多也都成為畫作的素材。完成《島物》之後,吳易陵才慢慢確定了自己的創作風格,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帶給他人生活不同的色彩。

透過作品 看見自己
提起首個系列作品《everyday conversations》,吳易陵表示是誤打誤撞發展出來的。自從畫了第一幅《Before kiss. / After kiss.》後,因為喜歡這樣的創作形式,便延續了下去,不知不覺中完成了一系列的作品。起初沒有特別思考創作方向,是在繪畫的過程中發現對於女性的身體、性和生活表達特別有感觸,也是在創作過程中,一邊與自己「對話」和對自己心理諮詢。

作品以帶點灰色地帶的幽默,把日常生活接受到的訊息、觀點,透過自身的濾鏡,重新詮釋。用一問一答以及前後對比的表達形式,創造出一個看似日常,卻又別有用意的對話,創作手法以鮮豔濃稠的顏色表現,看似平面的圖像卻藏有細節在其中。該系列獲得2021第三屆台北插畫藝術節策展人獎,並集結成冊,成為吳易陵人生的第一本畫冊。

今年推出的最新系列作品《What’s on the table?》,以桌上有什麼「物品」的疑問句作為起點,思考物件與人類行為的關係。將日常隨處可見的物質物品添加各自的使用軌跡在其中,讓觀賞者可以感受到物件所經歷過的人為行為,並進入那個物件所存在的世界。創作上更大膽使用大色塊和鮮豔的色彩,並加入壓克力等媒材,嘗試在更多媒材之中,確定自己創作的脈絡。

邊走邊學 熱情面對
對吳易陵來說,創作至今都還是全新的嘗試,過程會遇到許多挑戰跟自我懷疑,一路上都是處於邊走邊學的狀態,但她以「熱情」真誠地面對自己想做的事情,且保有骨子裡的「瘋狂」特質,今年5月將帶著以上兩個分別聚焦在日常「對話」和「物品」的系列作品,選擇在相差155公里距離的台中、基隆同步舉行個展,並將分別舉辦兩個小型實驗創作活動「似言繪」、「似物繪」,邀請觀眾分享一句話或一個物品,她將透過畫筆,為觀眾重新詮釋。

詳細的展覽與活動資訊,可以關注Beryl Wu 吳易陵的Instagram︰beryl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