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所教授/楊錦潭
麻省理工學院(MIT)夏默教授(Otto Scharmer)在edX網路課程:面對破壞的年代,如何引導改變 (Leading Change in Times of Disruption)?他表示,每一個社會都存在部分的凋零枯萎及新生的兩股力量。這兩股力量的交互作用,明顯地改變了社會的現況,而成功者就是能見微知著,預先感受到即將浮現的新生的力量。
以學生的未來改變教學內涵
夏默又指出,現今資本主義最大問題就是,我們集體創造了沒有人想要的結果。這些結果包括:生態的分裂(環境遭破壞)、社會的分裂(貧富兩極化與不均)、及精神的分裂(憂鬱、焦慮、崩潰、不快樂的比率上揚),這三大分裂,反映出個人與自然、個人與他人、自我與自我之間的分裂。由此可見,他在深入觀察世局之後,能夠從較宏觀的角度來看當前資本主義的問題。
話說「教育體制」的教育內涵,顕然只能就過去的歴史進行揮灑的空間,形成一個典型保守的象徵。其中經典古籍的背誦及「鑑往知來」大行其道,就是一個具體的論述。直到二十世紀初的美國教育家杜威強調作中學,杜威以「實用主義」(pragmatism)的觀點,課程不應該被限制在分離的、違反自然的學科精細分類之上。而是應該以學生生活中所面臨的問題與經驗為基礎,設計出較為貼近且自然的單元。
隨著年級的不同,學生所研討的單元也不同。學科最好以一種問題解決的技術呈現,以利鼓舞學生內在的好奇心。就好像他們每天的生活經驗中,也必須要有興趣去解決所面臨的問題一樣。現在夏默更進一步地著眼於面對不連續的年代裡,引導教學內涵改變到學生的未來作思考。這是值得我們身為高等教育人士注意的新趨勢。
創意教學符應時代需求
「教育體制」的教學跟產業界有所大不同,產業界固然不能完全甩開昔日的知識基礎,但是他們更著重於解決當前的問題,因而,過去的知識只是產業界面對問題解決的一部分而已。所謂的「體制」,就是意謂著保守。利用多數人的想法或者利益,套住了每一個人的思維模式。會讓人有安全感,認為這就是最好的選擇,而放棄了不同的選項。因而,讓人們忘記了去思考不同的方向。從某一角度來看,就是群體的催眠作用。一而再的演繹之後,形成了定理或者公式,形成如萬里長城的堅固。
近年來,雖然教育界不少創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採用多元活潑的教學方式和多樣豐富的教學內容,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以培養學生樂於學習的態度和提升學習能力,並能「突破教師傳統教學窠臼」與「符應知識經濟社會需求」,從而「提升學生學習動機興趣」,顯示出創意教學對時代的意義與重要性。但是在升學取向的社會中,創意教師所佔的比重相對不多,可能只能在不參加會考的科目能作些許的變動而已。在主流的教育層層體制下,充其量只是美麗的浪花,經常未能引入一般實務教室之內就退潮了。
課程設計扣緊社會脈動
當前,產業界對於教育界最大的不滿,在於畢業生初入產業界時,產業界必須付出相當的代價去訓練其員工。換句就說,當前的高等教育的課程設計與產業界的需求是有落差的。而如何縮短學用落差,成為十分嚴肅的問題。產業界基於永續生存與實用主義的原則,會全力化解當前所面對的「問題」。
所謂的「問題」存在,表示產生一種特定的情境,在此情境當中,機構中產生了某種企圖達到、擁有或是完成的目標狀態,此目標的狀態與當前狀態存在著差異,機構中必須採用某些行動來消除這種差異,但此行動並不存在於目前的情境中。其中「實用主義」早已考量了該項產業界未來性。
產學通力合作
最後,如何縮短此一學用落差,有賴於教育界與產業界的通力合作,在課程設計上著眼於未來社會的脈動,適度與產業界作溝通。如此一來,方能化解當前的學用落差的現象。這是高等教育可以感受到即將浮現的新興議題,與新的教學思考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