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學最重要的目標是製造「學產」落差,「學」要引領產業,而不是「補」產學落差的漏洞。這句話是最近國立交通大學張懋中校長接受記者訪問時所說。在關注台灣高等教育的網路社群上引起很大的迴響。因為它直指「目前在台灣,我們所認為的大學功能為何?我們的教育政策與人才培育觀念是否正確?」等問題。當然該論點是以研究型大學校長的身分闡述,但反觀本校以「強調創新教學、重視應用性研究」的自我定位,應該有什麼樣的立論主張與做法呢?

大學的角色,因為歷史與社會環境的變遷而有不同的定義,主流的教育思惟亦由提供博雅教育(英式)、發展知識研究(德式)、至現今的學術與市場的結合體(美式)模式發展,也因為各有優劣,而使得大眾對大學的功能有不同的期待。台灣主要以美式大學為圭臬的大學教育,強調產學合作就成為產官學三方皆亟欲發展的重點。但大學自身因為教育宗旨的差異,亦應在此龐大的產學合作體系中扮演適當的角色,以彰顯學校的特色與定位。因此,研究型大學應以其優秀的研究人力與設備,研發更尖端的技術,提升科技的水準,為產業發展鋪路。如此所形成的間隙,則需要有教學型或應用研究型的大學,為企業培育人才與填補產業技術的落差。當我們將所有需求都要求一所大學去承擔時,就會有備多力分的疑慮。

基於本校教學與應用研究發展的定位,審視目前科技進展的趨勢,首先在教學面上,應建立起創新課程的研發機制,讓人才的培育能與時俱進,使畢業生能在進入產業服務時,成為引領產業技術向前的新血輪,也能做為解決產業當前技術落差的動能。在應用性研究方面,則是引導師生朝向與產業相關的研究方向,區隔與研究型大學開發前端科技及發表學術論文的角色,使這股研究能量成為產業技術升級的支持力量,讓學生能了解產業現況,達成無縫銜接的目標。

值此校慶研討會期間,又為銘傳進入新一個甲子的年代,我們的發展願景尤應配合時代的演變,建立起領先的教育理念,展現出具有特色的學校聲譽,有賴師生對自我定位的同心與堅持,朝向以創新教學、重視應用性研究的國際化綜合大學邁進,創造下一個光輝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