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網路與生活高度結合的年代,知識的供給與獲取不僅容易,且可以是免費的,大學擔任知識提供者的角色受到淡化。因此,年輕人在接受大學教育的目標與行動就需要進行根本上的變革。知識與教育兩者間的差異,在於知識是一種靜態存在,且隨時間遞長的客體;教育的目的則是應用對知識的吸收與領悟,訓練人的生存能力,同時也是用以挖掘人的潛能。

但對於大多數的年輕人而言,社會充滿著各式各樣的學習價值觀,如何奉行一種觀點,並形塑生命價值,就成為人生重要的抉擇。 吳靜吉博士曾由心理學的角度,指引年輕人應有的四個大夢,分別是尋求人生價值、尋求一位良師益友、尋求終身的職業或事業、尋求愛情。目前的大學教育環境確實能對年輕人提供這些造夢的資源,但重點是需要年輕人以誠實的態度,思索生命的目標,決定自己一生要做個甚麼樣的人,並實現自我的潛能。在眾多的師長群中,以主動積極的態度尋找生活與學習行為的典範。更值得注意的是需要準備進入社會的能力,在升學與就業間習得各種必要技能。處在大學生活圈中,需能分別喜歡與愛情的差異,發展成熟的尊重與信賴人格。如何將這四者平衡的發展,並依照尋求的人生價值相互配合,則是大學生涯最值得重視的目標。但反方向來看,尋求一個自我的人生價值,是需要職業或事業的成就提供物質基礎,才能確實的成為人生幸福的滿足,並活得精彩的保證。對於大多數的年輕人而言,四個夢想需要有先後順序與投入比例的規劃,錯誤的順序與比例將會是一場人生的悲劇。

首先,要認知到大學求學的目標不在獲取文憑,而是要進入知識殿堂,盡情充實學識。不該只有想到如何獲得一紙畢業證書,而是要問如何獲得畢業證書所允諾的造夢計畫?面對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而網路上有著取之不竭的知識來源,自我規劃學習、開發個人的核心能力成為最重要的大學生涯目標。培養自律的精神,作為持之以恆學習的基石;訓練勇於嘗試的膽量及接受失敗的勇氣,是創新創業的心靈依託;擬定有目標與時程的學習計畫,是提高學習成效的手段;與同儕共同學習與相互勉勵,則是提升視野與思辨能力的良法。這一連串的作為都是基於,當社會允許可以自我決定未來方向時,就也代表自己要承擔全部的責任,不能將責任歸罪於別人的不配合。

大學是一個充滿各類資源的地方,無論在設備、人力專家、同儕方面都是不吝於提供的,因此在培養就業力、尋找良師益友、獲得同儕的合作友誼,總能提供互助的機制,達成三贏的結果。在此良好的環境中,大學生要及早確立學習目標,規劃能執行的學習計畫,並勇於爭取自我核心能力養成的所有可能資源,在校園內即能培養出就業力,並成就不虛此行的大學生涯。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