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835專論】從科技想要什麼發現科技新面貌-1

科技的快速發展,對於提升人類生活水準,發揮相當大的效用。但是,對於人類所生存的環境,也帶來莫大衝擊。科技是否對人類的發展有利?科技持續發展,又會帶來哪些影響? 科技體 一項快速演化的體系 針對此課題,Kevin Kelly在2010年出版《What technology wants》一書,從歷史觀點提出「科技體」的概念,用於推論科技未來的可能發展。Kelly認為,科技體是一個類似於生物體的演化機制,藉由科技在人類生活上扮演的角色,加上人類對於科技利用的多元思維與不斷注入的動力,成為一項快速演化、而且逐漸有自己意志、動能的演化體系。 如果「科技體」的概念存在,推動演化的力量,就是「想法」與「想法」的不斷結合,由各種想法彙整的非自然形成機制,引導科技體對人類生活提供各種助力的影響。但是,隨著科技體因演化而逐漸複雜,而成為具有演化力量、不受任何人為控制的機制,其中關鍵在於無數的人參與各種想法的運用,不論是發展出新的想法、或結合現有的所創造出具有新功能的機制,透由各式新功能協助人們改善生活。 科技的自主演化 依據現在的科技能力,科技體在沒有人為介入的狀態下,是否會自主演化?Kelly認為,這是遲早的事情。因為科技體的發展過程中,會設法強化自我監測和控制的能力。而這項能力的起源,來自人們的想法。例如:飛機的自動駕駛功能,在可控制環境下,自動導航系統運行多年,多數民航機都在這種科技力量下操作,而多數的乘客可能不知道。因為人們的想法,讓愈來愈多的系統具備愈完整的自動控制能力,科技力量是否可能讓回頭約束人們的行動?若從科技體的發展歷程,推論這項問題的答案,電影中的預言指日可待。 自動駕駛的民航機運行已久,自動駕駛的汽車也在道路上進行測試,自動整理清掃的家用機器人已能自動吸塵和充電,進一步,可能發展出自動整理家務的機器人。實際上,擁有「自動」功能的設施,普遍的存在於人們的生活;這些自動化設備,持續進化到具備某些思考與判斷力,決定是否執行交付的任務,例如;電梯的承載重量過重,發出警告與暫時停止運轉。能自動運作、也能判斷對錯,能否自主思考?這是演化的過程,也是科技機制自主功能提升的過程。自動駕駛的汽車,可在車陣中找尋有效的行車路線,避免與其他車輛的碰撞,等於具備思考能力?一旦科技裝置具有思考能力,是否成為約束人們行為的機制?例如具有思考能力的家用機器人,是否會約束主人只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 這種現象,或許有可能出現,或者在短時內暫時做不到;但是,在人們追求創新利益的前提下,一定會有新的想法或者既有想法的新組合,讓科技產品具備「自主」思維能力,而成為人類生活的輔助者或約束者。具有完整思考能力的人,為何會被科技制約?這是值得思考的課題。就廣義科技而言,社會中的各種紀律、規則之發明,都是科技的一部份,需被社會大眾接納與依循,始能維持社會運作的和諧與效率。而科技裝置所形成的人類行為約束力量,是否會影響到人們行為的自主性,需進一步討論科技裝置所帶來的約束力量之性質。 科技的自主演化,是否威脅到人類的生活?有些人士認為,科技逐漸影響到人們的生活,而需加以終止其發展與可能的演化。實際上,科技發展帶來的影響,是否如此?持續引導科技朝向自主演化的力量為何,才是關鍵。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