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826】校友、雇主怎麼看?就業經驗大分享!

文/楊淑涵 一年一度的畢業季又將來臨,同學們準備好踏入就業市場了嗎?跟據教育部最新資料顯示, 2005年至2010年,台灣青年失業的原因,都是以自願性失業為主因,5年來平均有高達89%以上的青年失業者是自願性失業,只有不到11%的青年是非自願性失業者。本校透過辦理教育部第一、二階段「大專畢業生至企業職場實習方案」之3年期間,不斷與參與方案畢業校友、企業雇主們進行調查訪視後,歸納出5項職場新鮮人易出現之職場NG行為及企業雇主希望新鮮人所擁有之3大核心原則。 校友指出職場5大NG行為 一、不要!為什麼?我不會。 目前,職場新鮮人對容易犯的毛病便是「心直口快」!若是與朋友對話那還算小事,但假若在職場上不小心對同事之請求說聲「不要!」、上司給與指示時沒頭沒尾問聲「為什麼?」、面對客戶需求時表示「我不會。」想一想,這些無心的話語,無形中會對自己的職場表現,產生多大影響。 二、不懂裝懂誤大事。 當然,也並非什麼事情都不能問聲「為什麼?」而是要清楚說的時機、面對的人事物。有些職場新鮮人因為怕自己詢問的問題會讓上級認為能力不足,而默默選擇自我嘗試解決,其實這並非完全正確的做法,不懂就要請教資深同仁,但注意詢問前要問自己是否盡力尋求解答了? 三、自我觀點立場強烈。 在資訊發達的今天,同學們往往有許多創意與想法,也懂得以自己的立場去表達自我的權益。但職場上並非所有事物皆可以用自我的觀點去思考,同學應該轉換角度以主管、客戶的立場去思考,當我們學會用多方角度去看一件事情時,那將是你在職場上踏出成功的第一步。 四、畫地自限,無心深造。 任何事物都有可以學習的地方,或許同學會抱持著「我未來又不會走這行業」的想法,但在尚未真正融入職場生態時,我們又如何知道這行業的技能不是未來職場生涯上所需具備的呢?在產業結構變化快速的現今,若自身不常保持學習深造的精神,一味墨守成規,將只會造成自我競爭力減弱。 五、神隱迅速,好聚不好散。 同學求職時,往往積極的將自我最美好一面展現給雇主看,但進入不久發現這是一場美麗的錯誤,於是選擇「失聯」作為分手的方法,自我認定只要公司找不到人便是順利離職。其實這是極為錯誤的作法,好聚固然是緣份、好散則是智慧,如何走的漂亮、走的沒有牽掛,「正面去面對」是大家需要學習的課題。 雇主要求3大核心原則 一、穩定程度與抗壓能力 現今社會,畢業後馬上需承擔家計責任的青年相較以往已經越來越少,因此容易造成青年人對工作感到不滿就自願離職。但對企業雇主來說,培育一位社會新鮮人踏上工作軌道,所需的時間並非3個月、半年即可達成,通常社會新鮮人可以開始為公司產生效益,所需的時間往往超過一年半載。因此,雇主最希望的便是新進成員有一定的穩定性,不是把公司當做下一個工作的跳板,而是以共存共榮的態度與公司一起成長。所以,同學就業之前首要條件就是改變心態,要具備一定的抗壓性,畢竟職場非校園,工作場所遇到的事情一定也會帶給我們一定程度的符壓力,若能培養正向的思考及強壯的心臟,要立足職場並非難事。 二、專業知識與工作態度 同學或許都聽過「競爭力計算公式」,也就是C=(K+S)a(平方),C指競爭力,K指知識,S代表技能,a是指態度。由公式我們可看出態度在競爭力上佔了絕大的影響力,而同學一般也認同「良好的態度在求職上是非常重要」。但這也不表示擁有「好態度」便可無往不利,其實態度是建立在既有的專業智識上,曾有企業雇主談到有位同學態度極佳、學習誠意也夠,但最後仍是無法留用他,原因是由於這位同學的專業基礎知識不足,無法勝任所承擔的業務,每個步驟皆需要同仁協助教導,以致辦事效率和績效都不佳。同學不妨可以思考一下,俗話說沒有三兩三不敢上梁山,千萬不可抱持著進公司後再學習的想法,學校所學並非毫無用處,而是在於我們如何將所學靈活運用。 三、溝通表達與解決問題 在強調團隊合作、團體力量的企業市場中,如何培養說話藝術是非常重要的課題,機會一直都在,只差在同學有沒有足夠的能力接受它。擁有良好的表達能力,除了可以讓同學在處理行政業務上溝通無礙外,必要時也能成功的展現自我。當然,初入職場往往失敗的機會必然比成功的多,但同學仍需去正視每一次的失敗,才可能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累積出成功經驗。失敗並非壞事,重點是我們如何去看待,當我們可以坦然接受失敗並從中學習的時候,解決問題的能力相對也在提升,成功就指日可待囉! 希望同學抱著「不要害怕,勇敢向前」的心情踏入就業市場,只要有積極的學習意願,並能反思所學,必定會有嶄新的未來等著你去體驗。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