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818】從內心建立道德標準與公民意識

資訊學院院長|賈叢林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會面臨許多人生與道德的選擇難題,總會讓我們在當下猶豫及害怕,不當的思考容易引發非預期的結果,甚至脫序行為;因此,我們需要接受教育,知曉社會與法律容許的行為標準,作為判斷及處理事物的基礎。但人世間的事物實在太多樣了,涉及不同面向的許多因素,課堂上根本不可能列舉學習,所以我們通常會學到一些準則或案例,當作未來處事的參考。明顯的,目前使用的教案及準則對於缺乏社會經驗的青年人而言,並不能容易延伸至所處的環境中,這也是社會對學校品格教育教學成效質疑的起因。 未來公民的基本素養 那麼一個未來公民社會成員的基本素養是什麼?學校在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品格教育應該扮演什麼角色?又要如何去規劃教學的內容?再再都讓教育行政與教學工作者困擾。美國波士頓大學教育學家Kevin Ryan教授認為:品格與道德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點,學校的責任是幫助學生獲得道德領悟與養成良好的習慣,以符合成功生活的需求,這充份說明學校的任務在教導學生做對的事情與實踐。 另外,他也提出品格教育的6E教學模式:典範學習(Example)、思辨啟發(Explanation)、勸勉激勵(Exhortation)、環境形塑(Environment)、服務學習(Experience)和自我期許(Expectation)。教育部亦以此為藍本,推動校園「有品運動」,並建議學校採「6E多元創新教學方法」。但,這些通則式的教學指導原則,並不能具體讓學生及教師直接感受,靈活應用至日常生活中。例如:思辨啟發的教學模式要求不是只靠灌輸,而是透過真誠對話與討論,解除學生對價值觀的疑惑,以及如何應對現實社會的複雜情境;這種教學上的指導仍然無法脫離抽象教條。 擺脫學術論說的五個人生準則 由於品格教育的內涵包括道德與公民意識的培養,涉及內在的價值觀與外顯的行動決策,目前提出的教學內容或方法多屬概念式的描述,或以許多的小技巧或案例進行討論,是否能夠讓施教者與受教者具體面對多變的社會,不無疑問。2009年,美國Bruce Weinstein博士在其《Is It Still Cheating If I Don’t Get Caught?》(中文書名:沒被抓到也算作弊嗎?)一書中,擺脫學術式的論說,提供了五個人生準則,用以幫助人們作為判斷生活選擇的萬用道德基準,引導如何做決定,以避免因為個人的情緒、害怕等因素影響到行為。 由於這五個人生準則簡單易學,實行上具有一致性,是十分優秀的教學依歸,因而引起注意與興趣。書中所提的五個人生準則分別是: 不要傷害人:這是人生最基礎的準則,也是行為的最低標準。但這裡所說的不傷害人,除了不能傷害別人身體外,尚應該包括對自己的身體,同時也避免精神上的傷害,因此要注意言語上的行為。當傷害無可避免時,則應尋求將傷害降至最低。 讓事情更好:道德的標準應該更進一步提升至能幫助別人,讓別人及自己展現更好的一面,也是道德與法律的分界。當你常存讓事情更好的意念時,就會變成一個更好的人。 尊重別人:無論對人或對事,所謂的尊重就是用別人希望的方式對待他們;例如,對於信仰、生活方式、個人品味或飲食習慣等。當你無法確信別人的希望方式時,則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標準實施,則通常不會造成問題。 要公平:不公平的對人是造成埋怨的最常原因,故在日常生活中要對別人與自己公平的分配資源,並且將不公平的事變公平,這也呼應讓事情更好的準則。 要愛人:這個準則的目的是要引導我們關心別人及自己,並激發出仁慈與同理心。雖然這是其中最難的準則,但往往也是回報最豐厚的,藉由此,更能激勵他人的效法,達成道德風氣推廣的作用。 用準則推演生活中的道德難題 閱讀此書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作者藉由這五個人生準則,針對33個生活中的道德難題,進行行為選擇的推演。這種實際運作的練習,讓讀者可以身歷其境的感受道德行為選擇的困難,以及應用人生準則的思考方式,使得事情處理由困頓變成理所當然的過程,可以容易的形塑思想,讓合乎道德的行為自然發生。例如問題一是「我應該告訴朋友,別人是怎麼在背地裡說他的壞話嗎?」書中提出三種可能的行為選項: 選項1 朋友應該知道那些人是怎麼說他的,因為換成是我,我也會想知道別人怎麼說我,所以我應該告訴朋友。 選項2 那些人實在太超過了,我應該要告訴他們,不能在我的朋友前面說的話,就不應該在他背後說。 選項3 這些人應該要受到教訓,我要在網路上公布他們的言行,讓他們付出代價,因為他們詆毀我的朋友。 作者請讀者思考自己可能的選項或不同的作法。接著是應用五個人生準則的思考程序演練;由不要傷害人準則,你在聽到這些負面言論時,就須挺身而出,而非讓人覺得你也認為沒有關係。而告訴朋友則會讓朋友難過,因此你不需告訴朋友這些言論。讓事情更好的準則會告訴你,在網路回嗆只會使事情更糟,也容易涉及言語上的傷害;人們為了維護自尊,往往不會想知道對自己不佳的評論,不去轉述是一種尊重別人的作法。綜合的作為是為了愛護你的朋友,你需要維護朋友的聲譽,在當下告知他人不希望再繼續說你朋友壞話的想法,不僅可以維護朋友,也不會讓事情變糟,自己也能展現正直的一面,是使自己感到驕傲的行為,正是愛自己的表現。 建立發自內心的道德標準 Bruce Weinstein博士的五個人生準則,具體且簡單的提供品格教育教學的另一種方式。由其書中所描述的生活難題及演練,則具體地告訴讀者品格教育的重要在於,能為我們解答人生中的兩個核心問題:我該怎麼做?為什麼我應該這樣做? 同時品格也能在幫助他人與照顧自己之間找到平衡。 當我們處於一切講求快速達成目標的時代,面對困難且抽象的品格教育,許多人會思考以大量的法律課程代替品格課程,以收快速嚇阻人心之效,但是違法的人是缺乏道德,而不是法律知識;對於考試作弊或作業抄襲,則訂立嚴格的處分校規,但是否將擔心受到處罰會變成遵守道德的唯一理由。因此,惟有從內心建立道德標準與公民意識,才是品格教育的真實價值,也是從事品格教學所要努力的目標。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