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校園快訊社論

【808社論】教學研究創新 推動大學整體發展

為實踐「知識產業化/產業知識化」的理念,並強調藉由「三創教育」的落實,將產業知識落實在課程與創業輔導中;另一方面則是將教學與研發所生產的知識,積極尋求導入產業的生產活動中,進而提高產業的附加價值及競爭力。

這組理念會在當代受到重視,主要是在全球化浪潮下,高等教育與產業競爭同步面臨嚴峻考驗。一方面隨著社會快速變遷,高等教育已無法再如往昔那樣,固守象牙塔的門牆內怡然自得,完全無視外在產業的發展;另一方面各類型產業在技術升級、研發創新乃至終端服務上,都面臨知識產權、專利獨占乃至品牌經營的嚴酷競爭。這種雙重考驗讓高等教育與產業發展必須擺脫各自本位,建立一種準夥伴的關係。

先談「產業知識化」。在全球化浪潮的侵襲下,所有的部門都陷入快速解組與重構的衝擊,相關產業也都面臨景氣蕭條與後進國家的追趕壓力,那種憑藉密集資本,廉價土地、大量勞力等因素創造競爭力的年代,已經一去不返,取而代之的是既有產業能否藉由創新的機制,將相關知識資源轉化為市場價值與產業競爭力,以達到追求轉型、升級與創新突破的目標。簡單的說,即是將整體產業的體質,調整為以知識資源為獲利來源,進一步朝知識經濟的方向為自我定位。在這個過程中,最關鍵的策略性資源就是人才和智慧資本,而能夠源源不絕提供這種資源的後勤基地,正是大學院校。

接下來重點在於,大學能否相應的藉由「知識產業化」的自我定位,將這個鏈結串連起來。亦即當前大學院校的經營,除了要能敏銳的掌握產業發展進程外,還要能積極的透過課程規劃、教學設計乃至創新研發,自我調整為具備知識產能的基地。將各類型專業知識的取得與擁有,視為產業去經營;將專技知識的應用,視為產業活動去管理。簡單的說,今日的大學必須自我調整體質,轉化為可以將知識加工為生產資源的平台,同時與相關企業尋求連結,以專業知識轉換企業應用為目標來重新塑造校園,藉由這種產學間的密切互動,使大學校園成為產業界知識管理的基地。

管理大師波特在其所著《國家競爭優勢》一書中指出,高等教育的知識產出和人力素質的培養,是當前產業競爭力重要的一環。順著波特的見解,我們也可以說,藉由教學創新及研究創新而獲得之資源,勢足以推動大學總體發展。本校除了掌握這個變動趨勢外,也正積極朝這個方向在實踐。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