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生產力及品質中心將標竿學習(Benchmarking)定義為:「標竿學習乃是一種系統性及持續性的評估過程,藉由不斷地將企業的流程與世界上居領導地位之企業相比較,以獲得協助改善經營績效之資訊」。本校的品牌雖然日趨穩定且具有美譽,但仍必須「精益求精、不斷進步」。

面對其他國際名校的龐大資源與屹立不搖的地位,自我設定並研妥超越的策略目標,不僅可以提升奮鬥的動力,在與領導品牌較量的過程中,也可以學到許多有價值的領域知識與行動準據。成功的起點是找到好的挑戰與學習對象,亦即標竿系、所、院、校,透過彼此的良性競爭,達到品牌承諾與發揮品牌價值的雙贏局面。 標竿學習的流程,基本上仍依循P(計畫)D(執行)C(查核)A(行動)的品管模式,從「釐清標竿學習項目」開始,到「選定標竿學習對象、訂定計畫及研究資料、找出現存的績效差異、反映未來績效水準、傳達新發現並獲得認同、修正績效目標、發展行動計畫、實施改善及監視過程、重新修正標竿目標」,周而復始、日新月異。

如何釐清標竿學習項目,標竿學習並非意謂著將標竿對象的作法原封不動地導入,因為學校有自己獨特的競爭優勢及特色,企業文化不同更是一大考量。如果只是仿效反而可能導致經營的困境,唯有確實了解標竿對象值得學習的精華,並融入自身的創新,方能讓標竿學習展現成效,並提升組織效能,增強系所院校競爭優勢,進而讓經營績效在教育界獨占鰲頭。

如何選定標竿學習對象,標竿學習對象一般可分為內部及外部二種,多數只專注於內部標竿學習,造成學習的廣度太過侷限;建議須積極向外學習,諸如競爭者、合作夥伴或者異業學習、交流。藉由不同的思考邏輯及經營形態,刺激與引發創造性改變;在做法上建議逐步由內而外、向上不斷地提升組織效能,可以先由系所院校內部自我檢視開始,進而了解競爭對手、合作夥伴或異業的楷模,最終尋求國際級的最佳實務典範,循序漸進向卓越大學邁進。

如何傳達新發現並獲得認同,茲以培育學生就業力為例。就業力的標竿藍圖及行動目標即獲認同,包含:就業核心技能(良好工作態度、穩定度與抗壓性、表達與溝通能力、學習意願與塑性、專業知識與技術、團隊合作能力、解決問題能力、基礎電腦能力)、就業技能(就業性向測驗、企業實習)、服務學習(工讀義工、愛心社服)、團隊活動(課外活動、領導幹部)、身心健康(心理測驗、體能檢訓)、品德倫理(生活倫理、公民道德)、廣博知識(就業管理學程、學生基本常識)。未來培育學生就業力的教育績效目標、行動計畫的發展、實施改善及監視過程,乃至於重新修正標竿目標,皆以此為準據。

如此,標竿學習的品質管理循環就從「釐清學習項目、選定標竿學習對象、傳達新發現並獲得認同、發展行動計畫、實施改善及監視過程」五個環節與發展階段,周而復始,不斷精進。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