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804】興趣與目標 決定你的人生是否喜樂

企業管理學系副教授兼進修推廣處處長/陳振祥 今年暑假8月大學指定考科選填志願放榜日,有的考生有幸進入所願科系,有些不如願也只能接受。翻開各大報紙的相關報導,多數強調各類組的前幾大科系志願排名,只有考高分的才能進去。台灣大學今年甚至還囊括第二類組的前七個志願,新聞報導的重點,仍不能免俗的老是出現每所高中出了幾位醫學系的學生畫面。 高中課程無法引導學生了解興趣所在 這些報導都以明星高中、菁英教育之成果為報導內容,似乎說明著社會大眾所追逐的依舊是「菁英教育」。過去所推動的普及教育、社區教育、去菁英教育的教育改革,似乎在這些報導背後都消失了。 在最近的這些報導中,台大因為在「選校不選系」的心態之下,成為最受歡迎的學校,許多科系的分數都大幅提升,因而引發一些學校的不滿。不過,這些掌理龐大教育資源、為台灣社會培育菁英的教育界朋友,是否看到一個相當嚴重的問題:「目前的高中課程與教育活動,無法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所在。」這個問題才是關鍵。 如果更多高中生能在進入大學之前,就了解自己興趣所在,大學就不會成為普及教育的一環,而是社會菁英養成的一環,投入大學教育的資源就能有效為各個專業領域的菁英養成,盡一份必要的社會責任。社會菁英,是在各個不同領域中,為著自己的興趣、專長,而成為引導社會發展的力量。如果高中生都了解自己興趣與未來發展方向,相信不會讓「牙醫系」的分數高於「醫學系」;不會讓所有的高分群的學生,都以醫學系為主要的目標科系。實際上,掌握教育資源的教育部官員,如果善用考生選填志願的相關科系資料進行分析,應好好的修正教育資源的分配使用方式。 教育改革應鼓勵進行終身學習 教育改革的方向,是否需要大幅度的調整?這不是我想說明的課題,因為不是我的專長。但是,我認為:一、教育改革,不應該以廢除考試為前提;二、教育改革,應以鼓勵全員進行終身學習為職志;三、教育改革,不以浪費教學資源為依歸。但是,目前一些推動教育改革的團體、或政府相關部門,似乎忽略了成長學習的背後,需要學習者相對付出的概念;似乎也忘了人生的成長發展,需要不斷的進行挑戰與接受考驗的原則。 大學生要從了解人生目標出發 引導出學習動機 在面對來自現行混雜的教育體系所送進來的大學新生,每年都會重複提問:「為何會進入企業管理學系?」,得到的答案當然讓我欲哭無淚。為了讓大學新生能夠較為清楚的認識自己,就需要開始一連串的引導學生發展興趣、了解自己人生方向的工作,目的就是期待所有的大學新生都從了解自己的人生目標為出發,然後引導出旺盛的學習動機與鬥志,在漫漫學習的人生中,建立方向、努力前進。如果大學的教育目標如此,我只能接受;但是,已經進入專業領域的分科發展階段,學生卻沒有準備好,不就是教育資源的嚴重浪費。實際上,遇到還沒有準備好、但是還有漫長人生要努力奮鬥的年輕人,總是期待好好運用堅強而旺盛的活力,在學習過程中努力的找尋自己所要的目標與發展方向,及早作好準備,才能成為社會菁英,在各自的專長領域中,好好的為社會大眾付出一己之力。 好好掌握自己人生方向 這個社會是多元的,行行出狀元,不是只有醫學系才能救人無數。多元化的社會,需要多樣性專長的社會菁英,共同參與經營,建構喜樂的社會;不論進入的科系是否為理想的科系,重要的是積極的找尋人生目標,努力向前。不論過去的教育改革曾經發生多少作用,不論過去在學校的考試成績如何,不論自己的同學進入那些明星科系,重點都是自己的興趣與目標為何?忽略找尋人生目標的動機與行動,就等於將自己的人生方向之選擇權,交付他人手中。在選擇或被選擇的區分之下,好好的掌握自己的人生方向,早一天確定下來,就等於能夠早一天選擇自己的人生。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