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校園快訊社論

【789社論】從校友滿意度調查 反思高教改革

近年來由於大學入學比率大幅提高,同時大專畢業青年失業率出現上升現象,促使社會大眾高度關注高等教育能否培養具備充分就業力之畢業生。政府在這兩年亦積極推動「重點人才整體培育及運用規劃」及「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等政策,希望藉此消弭大學教育與就業市場之落差,提升畢業生就業力,並促使高等教育提供符合產業升級發展所需質量之人才。

「畢業即就業」,為教育者與求學者皆嚮往的目標,但如何達陣?有許多要共同努力的地方。根據人力銀行的調查,畢業生自認,平均得耗費2.7個月、打敗25個對手,才可以找到一份工作。另有許多媒體報導國內「薪資水準沒提升,職場菜鳥喊苦」的就業窘境,許多畢業生的勞動條件與薪資水準在未明顯上升前,一旦進入職場,平均月收入大多落在二萬五千元上下,扣掉必要生活支出,將變成「月光族」。即使順利找到工作,多數不是薪水偏低、就是工時超長、工作超辛苦。為能有效改善社會新鮮人艱苦的就業環境,學校除了要檢討以往傳統的教學方式,儘量符合企業的需求外,更要主動和業界進行產學合作,使學生的表現能有機會在畢業前就獲得企業與廠商的肯定。

大學生本身除應體察新時代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來臨,就業情勢已不同於往昔,亟需充實本質學能,以提升「學用合一」的核心能力。更需調整觀念,以儘早適應就業市場,才不致於輕易陷入「高等教育異於技職教育」的迷失,使自己成為社會產業所摒棄的人。

從本校最近對畢業校友實施的滿意度調查結果,發現本校校外賃居生與校內工讀生,其核心能力較一般生差,顯示過度自由的校外賃居生活與欠缺挑戰性及專業性的校內工讀經驗,實為本校相關單位積極檢討改進之處。多數畢業生在畢業後投入職場工作,皆希望教學單位持續增加與實務有關的講座或課程,以及企業實習課的安排,並設立考取專業證照的畢業門檻,來提高畢業生的核心競爭能力,贏得企業與廠商在硬實力和軟實力等多元的肯定。

高教改革應優先改進的三大面向:「強化系所課程與實務的連結」、「調整教學方法—融入溝通表達、團隊合作、解決問題能力養成」及「提供見習實習機會」。其次,輔以三項配套措施包括:「協助學生瞭解及規劃職涯發展方向」、「輔導考取證照」及「針對就業能力開設專業課程」。

為使教學成果能大幅改進,相關教學單位應持續強化課程、學程與產業發展及學生就業需求的連結,同學更應珍惜校方努力爭取來的實習機會,充分發揮所學,建立自信,激勵學習動機,堂堂正正面對任何職涯挑戰,畢業後才能不斷精進專業技能,創造銘傳精彩、就業滿百的佳績。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