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在歷史裡的普濟寺 在溫泉路旁的不起眼半山腰上,有一座小小木門圍起來的石階,推開了木門,緩慢沿著佈滿青苔的古樸石階向上走,在這座小山丘的半山腰上,會看到一棟令人驚豔的日式廟宇「普濟寺」。大殿門上的匾額「普濟寺」為于右任先生的墨寶,整體建築為單簷正方形的歇山式建築,大小較一般佛寺小,正門旁即可看到日式佛寺特殊的鐘形窗,在入口玄關抬頭可看到有著精美雕刻的曲形虹樑。

普濟寺所使用的建材都是高級檜木,在信徒楊吳滿近四十年來的細心維護下,保養相當的良好。很多人都以為普濟寺是日本真言宗佛寺建築,但實際上,普濟寺為台灣極少見的日本臨濟宗妙心寺派建築,建於1905年,當時在北投創建「天狗庵」的平田源吾等人,深感在生活上少了心靈寄託,便找上在鐵道部擔任運輸課長的村上彰一,共同出資興建了普濟寺。普濟寺最初被命名為「鐵真院」,便是以村上彰一的諡號「鐵真」所命名的,而直到1998年3月10日,才由台北市政會議改名為「北投普濟寺」。普濟寺內除去本身即是古蹟外,更有三大至寶分別為「湯守觀音」、「子安地藏」與「村上彰一翁碑」。

「湯守觀音」是在明治38年的9月20日,由村上彰一課長送至普濟寺,而在10月17日舉行了開光儀式,而為了紀念紀念這一段歷史,北投當地居民也將這一日子訂為「湯守觀音節」。「湯」是日語漢字的溫泉,而「守」則是希望觀音能守護著這片土地的人們,在要為這尊觀音命名是,有人依當時北投的瀑布而覺得應取名為「瀧瀨觀音」;有人因為北投的溫泉與當時盛產硫礦的地形,而提出了「溫泉觀音」與「礦谷觀音」這樣的名字,最後是村上彰一提出的「湯守觀音」獲得了一致好評,這才將名字給定下。而湯守觀音在普濟寺守護著北投人們也有一百零五年了。 在普濟寺東側一隅,有一尊站立的石佛,佛像右手抱著一個可愛的小嬰兒,左手拿了一支金剛杖,背部刻著「正心妙覺」,在佛像旁則種著一棵台灣樟樹,而此樟樹的樹幹中間有部份突出,狀似懷孕,因此,長期以來眾多信眾都稱之為「送子觀音」,甚至也有很多人以為這便是普濟寺內長久沒見過的「湯守觀音」。實際上,這尊佛像是依地藏王菩薩的形象所建而非觀音菩薩,對照著日式地藏王菩薩的樣式,更可以確認此尊佛像是日本專門保護小孩也有求子安產意義的「子安地藏」,在日本甚至有專門供奉「子安地藏」的廟宇。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