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784】《第22屆銘傳文藝獎》評審心得摘錄 續篇

品德教育組/從小處做起 營造環境與文化 銘傳文藝獎特別在散文類中增設品德教育組,在一片文學性、藝術性的組別裡,顯得特別突兀。不過由此可見學校及主辦單位的立意及用心。在這個價值觀混亂、道德淪喪的現代社會,學生普遍性的品德低落,提倡品德教育,有其必要性與迫切性。不過品德教育不是教條式的宣說,而是生活中的潛移默化。主辦單位藉著文藝性的競賽,由投稿者抒寫品德教育的相關經驗及觀點,來提醒學生重視品德,相信會比傳統的品德教育,來得有效果。 品德教育,不只是口語上的宣導,重要的是營造一種大環境、一種文化,如同「捷運心文化」一樣,使得在其中的人,自動自發的做出合理的行為,甚至成為一種下意識的反應。校園中的品德提升,需要大家共同努力,而品德教育組應當能發揮些許功用,並期待未來有更多的佳作出現! (本校應中系助理教授/蔡淑閔) 古典詩組/不僅閱讀 更要嚐試創作 古典詩創作要能精益求精,篇篇精采,多讀是不二法門。平時閱讀名家作品,學習其興象聲律,體悟其巧意慧心;閱讀好的詩篇,便能有潛移默化的作用。不過,只是閱讀而不創作,就只能是一個欣賞者,不會成為詩人。所以,最後還是要回歸到寫作上,就是再接再厲,持之以恆。因為詩歌的創作,跟其他眾多文學同樣,當自己開始會創作、有過創作的歷程之後,再來看別人的作品時,就會有不同的領悟,就會有不同的創作。這無非是所站的立足點不同了,體悟事理的能力變精細了,眼界變得越來越大了。總之,同學們一面閱讀一面創作,語言運用才會日益成熟,他日才有望成為出色的詩人。 (東吳大學中文系教授/許清雲) 新詩組/以詩心觀察 呈現內心感動 抒情詩,是詩的本懷;情字的發揮,卻需要理智的聚焦,熱心冷眼,方為好文章。此次作品中不乏抒情佳作,但有佳篇,卻無佳句,可見同學在文字基本功,閱讀的深廣度、以及詩意的凝聚上,仍需下更多的工夫。 「詩」的定義,絕非「散文的濃縮」,同學在蘊釀一首詩時,不宜只朝向字句的鍛鍊而已,更應以一顆「詩心」觀察和體會,更應以最簡單的「對」的精確語言,將內心深處的感動加以呈現,否則詩句容易陷入難解或猜謎的境地。年輕,應是寫詩的黃金年齡,希望同學百尺竿頭,更近一步。 (詩人.榮總眼科醫生/陳克華) 品德教育組評審:汪 娟老師.蔡淑閔老師 古 典 詩組評審:許清雲老師.胡倩茹老師 新 詩 組評審:陳克華老師.江惜美老師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