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除了課堂的專業學習之外,如何透過潛在課程去豐富生命的底蘊?激發好奇心與熱情,培養靈敏度、關懷心,及勇敢、負責、合作的態度,這些職場和生活重要特質,都是生命必須持續學習的功課。

卡內基美隆大學頗受學生歡迎的Randy Pausch教授,在校內卡開授一堂跨領域的課「創造虛擬世界」,這是該校史上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每次發表都擠爆教室,甚至還有學生帶父母過來聆聽。 2006年夏季,他得了五年存活率僅有4%的胰臟癌。2007年8月,他知道生命只剩五個月,作了一場「人生最後一堂課」的演講,分享兒時夢想和這一生所學到的教訓及經驗。

2007年9月18日這場演講,許多人感動的潸然淚下。與會上台的校長、恩師、好友、長輩,不論如何傷悲和難過,都強忍淚水在台上含笑對話;因為,師生們體悟Randy Pausch突破逆境、追求夢想的能力,絕不容質疑。即使走到生命最後一刻,都希望坦然面帶笑容享受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而在這樣的時刻,笑容顯得比淚水更有價值,也更珍貴。

「我就像摩西一樣…可以看到應許之地,卻無法踏足其上。沒關係的,因為我其實可以看見那未來。那景象十分的清晰:數以百萬計的兒童,能自得其樂學習困難的事物。這才是真正酷的未來。這就是我留給這世界的傳承。」—-在曲終落幕前,Randy Pausch帶著笑容,留給大家優雅背影,讓我們學到了含笑面對這一切的真勇氣!

如果我們面臨人生最後的一堂課,該說些什麼?那絕對不會是太專業的知識與技能。首先,要讓每一位學生體驗生命與健康教育的目的:生命的意義可以是帶著技術與實現夢想上天堂,健康的目的可以是敬畏自然、勇於承擔各種挑戰。其次,鼓勵學生多參與人道救援行動:親身體驗「人溺己溺建家園、人饑己饑無國界」。進一步為弱勢族群權益伸張盡心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多鼓勵學生從事於專業社群服務:化腐朽為神奇,變垃圾成黃金。儘量安排時間,自我挑戰不可能的任務:那怕是動心忍性寒澈骨、勞筋耐饑空乏身。

要能感動人心、深植腦海:就要仔細閱讀名人列傳、師法傑出校友的懿行善舉,傳頌其忠孝節義的故事。要能傳承久遠、生生不息:就要不斷進行抗壓力與樂活訓練,開闊心胸、增強韌性。鼓舞學生參加各種執行力競技,或帶領參加各式創新競賽:效法蟻族勤作工、蝸居搞創造。人生要追求成功,必須要延伸人脈網絡:生命中的貴人相助,往往就在燈火闌珊處;人脈網絡的經營絕對是「養兵千日、用兵一時」。最後,要發揚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精髓:兄友弟恭長提攜、人本道德盡和諧。

感動人心的十堂課,沒有教室空間的限制,沒有選課時間的規範,更沒有加退選、修課人數與上、下課時段的規定。它可以創造無限可能,它可以使同學與師長皆終身受惠、是值得我們培養含笑面對未來的真勇氣。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