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776】虛空&實體的互動與辯證

建築系一年級的必修課程「設計教學」98學年度有許多嶄新及多元的嘗試。上學期先是成功與2009世界夢想嘉年華合作,下學期則與淡江建築系、元智藝術設計系、夢想社區文教發展基金會合作,並由琉園水晶博物館提供場地提供,共同舉辦一個跨校際的玻璃藝術工作坊及成果展。 這次工作坊特地邀請來自美國西雅圖的知名的玻璃藝術家史考特.奇哥.瑞斯基 (Scott Chico Raskey, 簡稱Chico),與建築系老師共同指導學生創作。Chico於99年3月間曾蒞臨桃園校區對建築系學生舉辦一場Lecture,講授玻璃藝術的製作方法。隨即在建築系基本設計課程老師陳淑慧、梁銘剛、劉時泳、林一中等共同指導之下,學生展開分組設計創作。其後舉行評圖會(圖1),由Chico與校內老師共同遴選出五件優良設計作品,再依據學生概念及草圖,由Chico技術指導,於琉園的熱工坊進行為期一週的工作坊(圖2、3)。 然後再將三校共十五組學生的原始設計概念,進一步修正並指導製作成具創意之玻璃創作,於99年5/23至6/30在琉園水晶博物館展出(圖4)。一同參展的還有淡江建築系、元智藝術設計系的學生。 並於99年6月5日由銘傳與淡江學生共同提供表演節目,舉行盛大的展覽開幕活動。 本次展覽針對玻璃特性、「模糊與透明的延展」的主題,分別由淡江建築系及銘傳建築系學生創作光系列,而元智藝術設計系學生則為夢系列。 建築主旨是在設計空間,處理「虛空」與「實體」的互動與辯證,因此也沐浴並雕琢著光線。這次建築系同學創作為「光的容器」主題:如果玻璃是光的容器,那麼建築不但是光的容器,更是光的展演舞台。 玻璃材質在製作過程中反應了其特殊的雙重性,無論是澆灌、吹製、壓花或塑形,都歷經從液態到固態的轉變,而其生成物也在不同製作過程下呈現更多樣面貌,其特性從原先兩種樣態的天平極端,形塑出具有多樣產物的光譜,既為表面裝飾也可為結構支撐,既可無色純粹也能多彩炫爛。 如同空間設計者從構思概念到實體成形的過程,都同屬樣態轉化與多樣產物的範疇,此時透過結合該兩者的可改寫性與多重性,試圖跳脫二元分法的類比並藉由度間與他者不斷交融的過程,闡述一種模糊與清晰、曖昧與透明、有形與無形、想法與實體、材質與物性、作者與觀者的混種產物,最終呈現出一種延宕與懸而未決的狀態,呈現出一場介於物質與非物質之轉化的展演。 對於這群剛唸大學不過一年時光的新鮮人而言,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從概念、草圖、到成型,甚至是專業成果展出,是一次難能可貴的經驗。當然過程也有未臻完美之處。 例如「EGG」組概念中的「裂痕」效果不易控制,在琉園熱工坊歷經三次失敗才成功(圖6)。「天使燭台」組甚至因玻璃半成品從熱工坊高溫窯中取出時,降溫不均導致玻璃瞬間碎裂,讓藝術家Chico手部受傷並縫了好幾針。 不過挫折與成就常是相伴左右,當vanity組的 「手」(圖7)、夢想綻放組的「花」(圖8)、以及水滴之眼組的「眼」(圖9)等作品,經過玻璃材料巧妙轉化及製作,以玲瓏剔透之姿呈現在琉園水晶博物館中,似乎一切的辛苦與失敗的過程都有了回饋。 謹撰述本文鼓勵每位建築新血,凡事都有第一次,勇敢的創新吧!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