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760】亦師亦友特優教師話教學之二

Engaging students in activities to suit their learning preferences Applied English Department,Assistant Proffes/Dr. James Myers麥杰斯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國際教育發展博士 Ming Chuan University, Applied English Department, Taoyuan, Taiwan. I have taught a number of courses in the past thirteen-and-a-half years at MCU. These have included graduate seminars in Thesis Writing, The Teaching of Reading,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the Teaching of Writing, and Semantics. Undergraduate courses I have instructed include Instructional Media, Curriculum and Materials Design, First and Second Year Composition, TEFL/TESL Methodology, Popular Culture, Film and Literature, General Linguistics, Socio-Linguistics, Oral Communication, Language Lab, TESOL Activities and Materials Design, Approaches to Literature, and the Etymology and Histo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Other duties have included ordering materials for the library, serving on hiring committees, serving on the evaluation committee for abstracts submitted for conferences, co-editor of published conference proceedings, member of the curriculum committee, principal advisor of the campus English club, chair-person for conference seminars, coordinator of student activities, drama club judge, speech contest judge, representative of the DAE for school evaluation purposes from the MOE and the Middle States Commission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chair-person or reader of required senior theses and graduate school theses. Moreover, in certain courses, I have developed a brain-based pedagogy, i.e., students have been provided with the opportunity to engage in a variety of learning activities that fit their own particular learning preferences. These activities engage them in a sequence of research, creative implementation through design of a presentation, games, and skits. All of this is followed up by feedback from their classmates, myself, and then culminates with a self-reflective essay on the entire learning experience. In short, I have been involved in teaching and educational planning on multiple levels in my years at Ming Chuan University. Again, thank you for your acknowledgement of my teaching performance, and I would like to accept the reward. 祖父庭訓 影響深且遠 國際事務研究所助理教授/周宛青 英國劍橋大學社會政治博士 我的人生導師,是祖父。祖父教養我,培育我,在我的成長路上一路帶領,對我影響至深。小時候最快樂的事,便是與祖父逛書展,在書山書海中尋寶。祖父鼓勵我買書,但要求我在買書之前必須說出為何需要此書,讀後更需報告心得。祖父也教我唐詩宋詞、四書五經,給我講述古人的智慧,那算是我的「私塾課」。雖忙於公務,然祖父對與我在假日清晨與他的私塾課,從未鬆懈,尚用心挑選文章,依我的程度安排進度,再將我所學在日常生活中加以活用,同時檢測我的學習成效。且賞罰分明,從未因為我是她最疼愛的孫女而更改任何定下的原則。後來我選擇了新聞系,放學一進家門,祖父已等著我報告今天學校的新鮮事。「今日沒事」是個不被接受的答案,「在學校一整天連周遭的人事物都不注意,如何從事新聞工作?」這就是祖父對我的教導方式,他訓練我慎重思考人生每一個選擇,並對選擇負責。他更以身教告訴我如何為人師表。祖父過世後我出國留學、回國工作擔任教職,至今依然以他的教誨為處世依歸。 在求學過程中從小學、中學到大學的學校與許多老師,對我人格、價值觀、興趣、專業、處事態度乃至人生抉擇皆有深厚影響。而後我考托福赴國外留學,又接受了不同文化與價值的衝擊與洗禮。例如,密西根大學的優良師資與多元化課程,使我感嘆學海浩瀚、而對學習更感興趣;芝加哥大學的濃厚學術風氣鞭策著我不斷精進、深層看問題,學然後知不足。在哈佛,老師多以案例教學。對於老師提出的案例,我們必須在極短的時間內提出看法,甚至做出虛擬決策並解釋原因(其實大半時間是在說服與檢測自己)。在回答問題時我們挑戰了自己對許多問題的看法與邏輯,學習反思與多元思考,我受益良多。劍橋大學注重傳統與傳承,師徒制下,同學各自有不同的計畫,少能互相參照。研究路上,我們面對孤獨,獨立作業,學習自己尋找資源與在不同文化下掌握人際。在劍河邊,學生有充分的時間作深度思考– 思考議題、思考哲理、思考人生與未來以及面對自我。國外留學的日子,從每天苦讀的大學生,到能自在安排自我、適應不同文化的研究生,幾乎天天面對不同困難,修習著不同的人生課題,學著靈活思考與在各種環境中創造自我價值。 這樣的養成,使我深信教育工作原本就是全方位(全人)的,專業教學只是其中無法分割的一小部分。一位老師的人生觀,世界觀,乃至一舉手一投足,在不自覺中可能已深深影響了某個學生的未來。「經師」與「人師」本是一體兩面,而非不同選項。我們怎麼能不戰戰兢兢,盡力貢獻自己的專業與人生經驗,帶給學生正面的影響? 不同於我的成長,現今的年輕人生活在虛擬與現實並存的世界裡,在家庭、學校看似集體的生活中可能存在著許多孤立的自我空間與不同自我角色。其實他們面對比我們求學時更大的壓力,必須快速消化更龐大的資訊,面對準則不清的多重價值觀,建立更複雜的人際關係與網絡,有時還需與較傳統與保守的上一代溝通,配合「苦讀世代」的遊戲規則。我愛與學生分享,分享對周遭時事的看法,分享生活態度,分享新觀念乃至人生觀。世上許多問題原本沒有標準答案,然在問答思辨中,學生與我都享受了腦力激盪的過程,過程中我亦將專業概念與實務經驗做一傳承,也同時了解學生的觀念與需求,教學相長不亦樂乎。當學生因為我的影響從迷失中找到方向、從失敗走向成功,我往往比他們還欣喜,並寄予濃濃祝福。 教導來自世界各國、有著不同文化與知識背景的學生是一個極具意義的挑戰。除專業學習外,如何教育學生懂得尊重不同的文化,是國際學院教師的基本責任。狹隘來看,我們似在培植台灣未來的軟實力;然將眼光放遠,我們其實是在奠定與培育年輕人未來成為國際村公民的基本素養。在一個充滿不同價值觀、物質觀、全球與在地化並存及多重生活選項的世界中,懂得相互學習、截長補短、共同完成任務與承擔責任。欣賞多元,進而找到自我的定位,穩步向前。此實為建構更正面、擁有多重文明的全球文化盡一份心力。唯有懂得相互尊重與學習不同的文化,人類才有更好的明天。 或許我們的工作並沒有那麼偉大,我們也無力改變任何大環境。但我深信我們是在做播種的工作。播種工作是艱辛的。若無堅定的信念與使命感,在連續下了幾天雨後,我們很容易因挫折與未知放棄了等待陽光。但如果我們今天不認真播種,我們不但看不見明天的花果,更是剝奪了種子生長、茁壯的權利。當土壤養分、溫度、濕度具足時,誰說不會開出美麗的花朵?結成果實?任何一顆種子,經細心照顧,都有可能成為未來的大樹。我秉持此信念,將繼續耕耘、努力不懈。 九年前一回國就加入銘傳團隊,是基於對學校辦學精神與理念的認同。銘傳有著一個為追求卓越而無私付出的團隊,其中包含領導人的卓見、專業菁英的盡心盡力與全校師生的認真努力。感謝我的家庭及師長給予我的教誨與磨練;感謝我的學生對我長期以來的支持、肯定與關心;更感謝銘傳提供我如此好的傳承經驗的平台與資源。這一切,我珍惜也感恩。 導師工作 樂在其中 商業設計學系副教授/高志尊 日本九州產業大學藝術學博士 1992年進入銘傳商業設計系兼任講師,隔年改聘為專任講師;2003年升等為專任副教授迄今屆滿17年。1999年起以在職進修的方式,歷時六年,於2005年3月取得日本九州產業大學藝術研究所藝術學博士學位。 17年來除學校各級委員外,亦擔任社團指導老師、商設系系學會輔導老師等直接跟學生密集接觸之職務,班級導師工作則未曾間斷過,是我最為樂意且盡心努力經營的園地。稟承前輩師長勤管嚴教之教誨,凡事要求自己身體力行,總是能和同學維持亦師亦友的關係。 雖非教育體系出身,過去專攻的是視覺藝術,教學過程中並未能實踐理論式教育方法,只是單純地從同理心的角度,努力觀察受教學生真正的需要,以隨時調整因材施教的教學內容。創作理論的講授盡量深入淺出,技術操作的示範則是二十餘年來自身藝術創作經驗的傾囊相授;期許在講授的幾門課程上,包括學習落後的所有修課同學,都能重拾視覺藝術創作的興趣,建立同學邁向設計領域的自信與企圖心。 此外,並不以教室為唯一知識傳播的途徑,修課同學除了被要求要善用Moodle線上教學資源系統外,尚須在網路上建置自己的部落格,透過無遠弗屆的網路公開作品、分享創作的心路歷程,期許同學能在課堂上有限的學習外,亦能隨時藉由網路平台,持續進行專業課程內容或其他議題之討論。雖然身為教師的我們,勢必也得在課後犧牲稍許的時間,上網回應問題或與學生互動,但是,總能因而引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透過教學回饋,教師自身亦獲益良多,教學的品質、教學的成效、教學的反應等等,均明顯地提升,教學相長何樂而不為呢? 感恩的心期許更多付出 應用統計資訊學系/蔡桂宏 美國曼菲斯州立大學數學系應用統計組博士 很榮幸也很高興能獲得年度教學特優教師此獎項。感謝學校能提供此獎勵認真用心教師的方式;也同時不斷的給予老師在教學上的各種支持與協助;還有諸如E化教室、隨時隨處暢通的網際網路以及MOODLE等優異的教學環境及設備,讓我們在銘傳的教學工作上倍感愉快。也感謝系上同仁們經年的鼓勵、觀摩切磋與相互學習,使我能不斷的精進教學方法。當然也要感謝歷年來一班班可愛的同學們,與我配合共同分享學習的成果與喜悅。更期望將來能有更多全心付出的老師們,都能藉此獎項獲得肯定及鼓勵。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