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吳雅琪助理教授開設的《台灣開發與轉型》課程與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合作,導入開放博物館理念與「時光旅行社」平台,引導學生從蒐集故事、理解脈絡到數位轉譯,完整體驗策展思維與實作流程。
吳雅琪老師表示,本學期課程聚焦桃園龜山地區,以在地居民的生命故事為起點,結合數位策展與博物館教育,帶領學生走入地方、深入歷史,透過創新數位手法探索台灣社會的發展脈絡。課程不僅實踐銘傳大學在人文素養、數位能力與跨域整合教學上的積極推動,也呼應大學社會責任,致力培育具有歷史視野、創新思維與在地關懷力的未來公民。
課堂上除了邀請台史博策展專業人員到校分享,講授數位策展的規劃策略與技術實務;5/3更帶領師生南下,親自前往台史博參觀特展導覽,並舉辦策展交流座談,深化學習成果與實務對話。
活動中,學生展現高度參與和熱情,不僅於展覽現場積極觀察、深入提問,在座談中亦踴躍發言,展現初步策展構想與反思能力。此次活動不僅加深學生對台灣歷史的感知與理解,更有助於其培養數位內容製作與敘事設計的能力,為期末策展成果奠定紮實基礎。
本課程期末將發表共11組數位策展作品,主題涵蓋:「空間走讀」、「今昔產業」、「人物故事」、「日常生活」、「自然風土」等五大面向,透過「策展即學習」的方式,讓桃園龜山的地方記憶「上線」,讓台灣的歷史與生活視角「發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