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運用國際教育 體現在地留學

銘傳大學國際教育早自1999年即開始實施,當時國際生人數僅有個位數。在歷經全體師生長達20餘年的共同努力,銘傳國際教育早已是國內大學比照的標竿,包括國際生、僑港澳陸學位生,以及海青班、華語班、交換生的學生等境外生的人數早已超過5000人;過去2年雖因新冠疫情關係,人數降至約4000人左右,然在國內大學的境外生人數中,仍是獨占鰲頭。
本校國教教育環境建置也是有目共睹;從硬體設施的雙語標示、雙語表單、多語網站,一直到雙語行政人員的配置,所有校園都已是國際友善環境;遑論本校還有國際教育交流處、國際學生顧問室、國際學院等全英語教學、輔導單位的設置,使國際教育得以順暢進行。
此外,本校自2010年即獲得美國中西部高等教育協會(MSCHE)的認證,而管理學院也在2017年通過AACSB認證,成為全球頂尖5%的管理學院之一。
無論是軟、硬體的設置,或是對國際教育品質的要求,在在都說明了本校是一個高度國際化的大學;誠然,也有認為本校花費資源、人力設置國際環境以照顧境外生,對本地生並不公平。
這是見樹不見林了。
高度國際教育環境的設置,誠然可以用來照顧境外生;究其實際,建置國際化環境的真正目的還是在照顧本地生;原因其實不難理解:
首先,本地生赴海外求學需要負擔長期的旅行、海外生活、昂貴學費等龐大經費,並不是每個台灣家庭都可以支持家中子弟赴海外留學。如果,能夠在國內建構一個等同海外求學環境,則只要待在台灣,就可以享受海外留學的環境。
其次,即使同學有意前往海外留學,在實際成行之前,能夠在國教教育環境中先行熟悉、適應,等到真正赴海外時,面對生活、學習的無序,陌生的環境,以及不同文化的衝擊,就不會手忙腳亂。
再者,其實同學在學校提供的國際環境中學習、生活、交友與活動,體驗真正的國際教育及海外生活,等下課回家時,又回到了自己從小生長,熟悉的家,不會有負笈海外所需面臨的陌生環境及不可測的意外,這才是真正的生活與學習兼顧的規劃。
總而言之,為了台灣本地生的學習成長,而建構國際教育環境,才是運用國際教育體現出在地留學的真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