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因應環境變化的教育目標

近年來,隨著少子女化發展的日益嚴峻,大學的經營面臨空前壓力。由於台灣的大學數量太多,在少子女化衝擊下,預估有60所大學將面臨生存危機。今年的四技二專推甄考試,53所學校中有23所錄取率未達6成,等於宣判這些學校面臨經營危機。

此外,為了精進資訊數位人才培育策略,教育部109學年度核定增加3575個招生名額,110學年度又擴大至半導體、AI及機械等領域相關系所的招生,共計增加6654個招生名額,此舉必定造成國立大學招生名額的擴充,對於私立大學的招生必然造成嚴重衝擊。而根據2019年的數據,大學整體休、退學總人數將近18萬5千人,是全部大學生人數的15%。此外,約55%的大學生自認為選錯科系想要轉系。以上種種訊息均是身為教育工作者需要嚴肅思考的問題。

天下雜誌報導經濟學人智庫針對全球15國762位教育者訪談顯示,有八成教育者認為情緒健康是學生獲得基礎能力的關鍵,而資料顯示,大學生前往學校輔導中心預約個別晤談的人次逐年提高,因此教育必需重視學生的身心狀態。現在的學生從小養成獨立自我的心態,和別人不同才能顯示自己存在的價值,於是也造成了人與人之間權益的衝突。


依據西方的經驗,個人利己主義的文化,必須藉著虔誠的宗教信仰來規範個人行為,養成道德自律的生活習慣。身為教育者,我們必須堅持必要的道德規範與行為準則,除了要關心學生的身心健康,也要讓學生掌握自己的情緒,並用師生倫理或尊師重道的禮儀來教導同學。銘傳的老師代表了銘傳「人之兒女、己之兒女」教育大愛的實踐,老師既要做經師,也要做人師,老師的身教言教代表了腳踏實地的銘傳教育精神。


管理學上的名言:能夠生存下來的物種,不是最強的,也不是最聰明的,而是能夠隨著環境的變化而因應的。面對少子女化的嚴峻情勢,大學的經營猶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銘傳大學必須掌握國家教育總體發展的方向與社會脈動的訊息,同時關心學生的學習情緒與身心健康,並精進教學方法,提升教學品質與能量,使學校在少子女化的衝擊下得以永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