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專欄

文教話題|論述研究與傳播議題分析

傳播學院院長/倪炎元
 
將「論述研究」本身當做一個研究主題來研究,甚至變成一本專書出版,其實是一個很偶然的機遇。
探索學術與政治菁英操作的語言
我最早的學術本職訓練是政治研究,在撰寫博士論文期間所專鑽研埋首的幾乎都是比較政治的議題,拿到學位後並未立即進入學院,而是進入報紙媒體服務。當時工作的單位是言論部門,那時節適逢上世紀末的90年代,台灣正在邁開民主轉型的步伐,長期僵持的兩岸也展開互動,原本封閉、穩定的官方意識型態幾乎全面鬆動,在那個網際網路尚不存在的年代,報紙的言論版立即成為不同觀點與立場競逐的戰場。隨著職務之便,加上當時正好在大學傳播關相科系兼課,我開始對彼此對立的學術與政治菁英所操作的「語言」產生探索的興趣,有意從這中間找尋可資研究的題材。
那時節,學界的言談與書寫中,已經開始頻繁出現「論述」這個字眼,我當時隱約感覺,這或許是我在處理這些流行政治語言時可以參考的門徑。我最早展開探討的主題是發生在90年代國民黨內部的一場權力鬥爭,那時節不僅檯面上的政治菁英悉數捲入,主要的報紙媒體亦全部選邊介入,從報導方向、議題選擇、標題設計、社論立場、消息來源等,無一不受著特定立場主導。於是我決定嘗試從論述的途徑,選擇兩家報紙來做比較,主題選定後我開始尋找論述途徑的資料,很快的我就發現這不是個聰明的選擇,因為要掌握這個研究途徑的理路,比要探索我原先要探討的實質主題還要困難的許多。
論述的學科專業非常複雜
當時閱讀了許多文獻,發現不同學者論文中所使用的「論述」概念,其實都不盡相同,有的採用Michel Foucault的理論,有的挪用批判論述分析的途徑,兩者處理研究素材的方式完全不同;而僅就批判論述分析部分而論,又是分門別派,不同的學者提出的分析架構完全都不一樣。那時節我著實費了番工夫,對這個部分的文獻,做了一些梳理,但卻發現這其中所涉及的學科專業非常複雜,除了語言學的不同流派之外,這些途徑還與當代文化研究所觸及的思潮如批判理論、後結構主義、後殖民主義與後性主義等攪動在一起。不梳理還好,一梳理彷彿掉進了理論大觀園,而這個部門其實也與我的學術本業無關,但還只是做了初步的整理,並發表了一兩篇論文,再以後就集中心力研究其它主題,對論述途徑的探討,也就暫時停頓了下來。
從倡議批判論述分析著手
2010年以後我從報社退休,重新返回學校執教,那時節才知道為因應評鑑,擔任專任教職都還必須要申請科技部研究計畫(當時是國科會研究計畫),由於時間緊迫,一時間找不著適宜題目,想著手邊在論述途徑這方面的文獻還不少,於是找了倡議批判論述分析最力的Noman Fairclough的理論架構做為研究主題送了出去,很幸運得到研究經費支持,我隨後並將研究成果撰寫成論文投到期刊發表;由於投入相當的時間與資源,研究過程中又增加了不少素材,也產生了新的問題意識,第二年就順勢再以另一位批判論述分析的重要倡議者Teun A. van Dijk的理論架構做為研究主題,也幸運得到科技部支持。接下來連續兩年我都以類似主題送出計畫,到了2015年我盤整了幾年的研究成果,認為再添補若干內容,或可結集成一本專書,於是向科技部提交了一個三年期的專書計畫,經審核後只給了兩年的經費支持,也就是在這兩年內,我重新梳理了先前的研究成果,重新再以專書的形式,全面性的針對論述途徑,做了一個系統性的探討。
系統性探討論述 概念內涵與理論系譜
在這本專書中,我系統性的探討了「論述」概念內涵與理論系譜,論述途徑的緣起、理論分流與流派匯合,接著再以個別學者為單元,分別探討了Michel Foucault的論述分析、處理意識型態接合與拆解的E. Lacla與 C. Mouffe的論述分析、處理敘事結構的Allan Bell的論述結構分析與 Machin and van Leeuwen的論述基模分析、van Dijk的社會認知論述分析、Ruth Wodak的歷史論述分析、N. Fairclough的批判論述分析等。最後則是再從理論與方法論的角度,針對不同觀點的論述途徑及其分析策略做一個對比與評估,並藉由媒體與政治研究中具體沿用上述途徑的實際案例,做一個檢視與探討。
國內首本論述研究 也是目前唯一
這本著作是國內目前以「論述研究」為主題的第一本,也是唯一的一本專書。過去幾年國內社會科學與人文學界的學者與研究生,曾有不少研究是聲明要採取論述途徑來處理其素材,或許是可資參考的中文文獻相當稀少,其中有不少的研究者都誤讀了論述途徑的原始文獻,甚至誤用了論述途徑的相關分析策略,其中不少明明是錯誤的示範,卻一用被複製與沿用,甚至造成積非成是的結果。這種遺憾的現象,也是促使本人覺得這本專書有必要撰寫的原因,盼望透過本書的出版,能在未來對學界中選用此一途徑的學者與研究生們,提供若干啟發。可預見,這本專著中可能會有很多缺失與待補之處,因而我也衷心盼望學界先進,能給予這本著作批評與指正。
最後,我還是要衷心感謝科技部的審查委員們,願意對這個冷門的主題,持續給予的支持,畢竟這整個系列的研究計畫,如果沒有這筆經費的支持,這本專書最終根本不可能出版。我也要特別感謝我的研究助理詹雪蘭女士,在過去幾年當中,陸續在計畫申報程序、書稿整理、文稿格式上提供了我很大的協助。惟最終最後,這本專書中若存有任何疏漏或缺失,都屬於我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