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校將邁入一甲子,近年來積極發展專業景點,創造校園新亮點。 建築是構成都市空間的要素,代表了一個城市演進的時空過程,不但承載社會的集體記憶也體現社會公民文化。隨著城市社會環境變遷,一些建築空間逐漸喪失其原有的功能,而面臨廢棄閒置的狀態。

然而,若能透過創意或藝術氛圍的營造,激盪出老建築歷史軌跡與文化氣息交錯的特殊美感,反能成為城市重要的文化資產,創造再生契機。校園空間再造,若結合創意與美感,自能創造新的人文觀。 空間再利用,可透過文化創意、觀光休閒等不同角度,成為刺激環境、活化產業的重要方式;善用閒置空間發展觀光休閒場域,能滿足都市居民對消費與休閒空間的多元化需求,也可促進地方經濟及城市發展。國內閒置空間再利用的案例,大多為兼具藝文、休閒、展演等多功能空間,除具有促進經濟與發展文創的貢獻外,也提供都市居民休憩的場所,具備了帶動觀光資源的效益。特殊風格的休閒空間體驗,除了能夠吸引遊客探訪,更可以建構在地文化特色、傳承過往生活軌跡與空間記憶。

安藤忠雄曾經在《在建築中發現夢想》一書中寫到:「都市文化最重要意義,在於作為人們共有的原始記憶,並且超越時代流傳下去。」 文建會自2008年起推動「台灣生活美學運動計畫」,從「生活美學理念推廣計畫」、「美麗台灣推動計畫」、「藝術介入空間計畫」三大面向切入,追求「提升美感素養」、「創造美感城市」、「深耕美感環境」三大目標,其中「藝術介入空間計畫」為第一步驟。在文化創意聚落中,老屋新生幾乎是必然的存在。文化創意工作者及創意商家往往受到某些地方特質的吸引而進駐特定區域,老房子獨特樣貌與現代生活風格的新舊結合,給予創意族群極大發揮空間,也就格外有吸引力。 本校各學院、系所若能用生活美學的觀念,打造有特色的教學空間、情境教室,這樣的學系是迷人的、有吸引力的,不僅能觸動學生學習熱情,而且能吸引更多學子願意進到這個系所就讀。愈人性化、愈精彩的系所文化空間,是校園環境中最迷人的美學空間,將會一代一代傳承系所記憶和故事。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