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904專論】從九合一選舉談台中市在中台灣城市區域產業的關鍵角色

公共事務學系教授/紀俊臣

今(2014)年11月29日,台灣完成辦理四年一次的地方選舉,此次選舉種類多達九種,遂號稱「九合一選舉」。

其實直轄市、縣(市)選舉種類並不一致,台北市與台南市雖為直轄市,因無山地鄉改制之山地原住民區,只有直轄市長、直轄市議員及里長的「三合一選舉」;其餘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及高雄市因另有山地原住民區辦理區長及區民代表選舉,遂成「五合一選舉」。至於縣(市)之市部分,則辦理包括:縣(市)長、縣(市)議員、村(里)長的「三合一選舉」;其他縣另加鄉(鎮、市)長、鄉(鎮、市)代表,而成「五合一選舉」。由於選舉種類繁多,選舉人及被選舉人之多均將達空前,選務繁重可想而知。

在政黨惡鬥中探討選戰議題 其實選務繁重固然可先預期,選舉競爭激烈尤其令人關注。蓋此次地方選舉效應,將及於2016年全國大選;復以執政的國民黨近些年來的施政滿意度並不高,尚且天災人禍頻仍,內部權力鬥爭亦不絕於耳。這些政治現象或將嚴重創傷執政黨的政治形象;反之,在野的民進黨正結合台聯等,依循逢中必反,見縫插針的「反對原則」,肇致國會事涉兩岸之重要法案皆難以完成立法,形成兩岸發展的空前困境。

朝野政黨的惡鬥,必將影響今年的地方選舉。依目前看來,人民對於執政黨的支持或將空前的低迷?地方選舉勝敗,固然與在朝的中央政府和其執政黨有相當的關係;尤其一個中型的國家,在資訊發達的時代,其影響尤其明顯。但地方選舉仍然有些「在地化」或「本土化」問題,亦值得觀察。

今年九月初,台灣法學會組團到東北參加學術論壇,並順道參訪遼寧省重要城市,諸如:大連、丹東、本溪、鞍山及瀋陽,後兩者更係著名的鋼鐵之都,在台灣地理教科書一向將彼等以「黑鄉」稱之;然而最近六年來的「綠色建築」、「生態都市」努力,已漸能看到成果,黑鄉已遠離市中心。反倒觀光所賴的自然生態及古蹟文物保存,竟逐漸成為該等地級市未來最被看好的區域發展所繫。

這項改變說明了大陸在東北的「生態區域城市」,已不是一句口號而已。台灣的地方選舉如能有此「政見」,而且「硬體」與「軟體」皆經周延規劃,相信這樣本土化或在地化,方為正常的「政見競選」,依之勝出,始有其可貴之處。質言之,今年的地方選舉固然激烈,但至今仍然有些流以口水之戰;尚看不出牛肉在那裡,更遑論未來政見能否落實成真?

中台灣被重視的主因 此次地方選舉輿論和朝野殆多以「中台灣」為國、民二大政黨的決戰點或決戰線;此即說明南北長期分由國、民二大政黨黨員出掌地方首長以來,其所呈現的「政治版圖」,殆可分北藍南綠的態勢。就以社會大眾最表關注之六都地方首長言之,新北市與桃園市之在朝國民黨候選人勝出看好度,皆大幅領先在野的民進黨候選人,而競爭最激烈的「素人政治」競選區域-台北市,據媒體民調,已進入國民黨微幅領先民進黨的黃金交叉階段;此或即暗示北台灣「北北桃」三市應係維持國民黨候選人勝出的既有政治局面。反之,台南市、高雄市已由民進黨黨員執政超過二十年以上,目前在野的國民黨所提名候選人,其為媒體或民眾之看好度,均遠遠落後於民進黨黨員爭取連任的老面孔;質言之,南台灣二直轄市殆可預料,將由現任的民進黨籍市長連任之。

因之,今年十二月底後,北藍南綠的政治版圖都將維持;比較有可能變動的,即是台中市的市長選舉。目前的民調雖有些許調整,但幅度未如台北市已有「黃金交叉」的變動;亦即在朝爭取連任的國民黨籍候選人胡志強,正面臨在野的民進黨籍候選人林佳龍的嚴峻挑戰,而且林佳龍有明顯領先的趨勢。國民黨際此競選最後兩個月,實無掉以輕心的本錢;唯有拿出政績,並期許有希望的未來政見,始克順利連任。儘管在野的民進黨勝出機會大增,並已成為此次地方選舉,政黨「勝敗」的關鍵,但政治選舉勝敗常受「外力」左右。 在外力不可測,亦難以避免的政治情況下,唯有強化「內力」;即以候選人的人品及學養;尤其在台中市好不容易爭取到縣(市)合併改制直轄市,卻仍看不到改制後可能有「優質治理」(good governance)績效行政的環境中,更當以「牛肉」為爭奪地方治權的利器。本研究基於上揭政治發展思維,審慎設想而提出「中台灣」終將凸顯的競選問題聚焦與策略選擇。

中台灣特色如何塑造和行銷 台中市因是中台灣發展區域的核心都市,其角色已是中部能否崛起的關鍵所在。凡是競選台中市長的政治候選人皆應有此區域治理的認知,始可在其政見中呈現區域治理的發展取向。因之,對於中台灣的特色務必審慎研究和規劃;當然對於現實已存在的特色,尤其要有計畫的整理。去蕪存菁,並塑造城市區域(city region)的特色為其總體規劃。一旦具有競爭力的中台灣特色成為家喻戶曉的事實,其觀光資源的厚實將是無限的。因之,如何推動城市區域之行銷,將是建構中台灣特色的要務所在,國、民二黨競選政見絕不宜漏失。

中台灣產業如何取勝 台中市的市長候選人不僅要掌握中台灣的特色,而且須完全了解中台灣「產業特色」,始能提升市民的經濟生活水準;亦始可將台中市的經濟市場規劃為區域市場,以形塑中台灣地區的經濟條件。此乃台中市縣市合併後,改制直轄市,最具實益的調整行政區劃目標所在。一旦具有城市區域競爭力的產業群聚後,其行銷策略亦不容輕忽。放眼當今世界級都市,殆多有其獨特的城市區域產業特色,而且在國際媒體上不惜成本的行銷,終底以成。

中台灣當前面臨的社會問題 任何世界級的都市皆存在或多或少的社會問題。台中市長久以來即因社會治安太差、色情行業橫行,為社會輿論所不齒。是以身為朝野政黨所推薦的市長候選人,務必了解當下的城市社會問題,而且能規劃各項積極有效的對策。 此為候選人當前所承受的政治包袱,而且是任誰也逃不了的「共業」。各該候選人在選擇解決方案時,更該有「捨我其誰」的膽識;嗣後任何市長的成就,皆以市民生活水平的高低為其受檢驗的基準。

中台灣如何以「中部崛起」自許 中台灣的土地面積占台灣的三分之一,人口亦達致三分之一以上。因之,基本條件絕不容忽視,而且宜善加應用。事實上,中台灣的基本條件,正是其所以與北藍南綠的三分天下之主要條件。身為城市區域的領頭羊,其所作為皆不能單以「城市」為唯一目標,而應該是以該區域的發展,並且能與南北城市區域形成「競爭」的區域自許。

因此,中台灣的崛起務必落實到操作面;在中台灣能與南台灣、北台灣具有互動治理的關係後,更要有「競爭治理」的優勢。這絕不僅是傳統思維而是可有所作為的現代機制。人民務必肯認市長候選人與市民皆須以「互動治理」的觀點相扶持。果如是,台中市如何不是後起之秀?這些市民與市政府相互間的創造就業機會,應是當下的熱門條件之一;亦是無可取代的市政課題聚焦。 中台灣的城市區域如何建造 中台灣的「城市區域」資源建設,應是當下的主要規劃標的。本研究所以特別重視城市區域,係因中台灣城市化(urbanization)已接近完成階段;現在的都市政策規劃,就是以大市制為要著,不再強調「麻雀雖小,五臟俱全」的小城鎮規劃,地方始能生存的很好。中台灣的城市區域係依現實條件規劃,其可能有特色;亦可能有殊多惡習,皆有賴詳加檢視和評估,始可順利推展各該地方行銷。這些工作內容皆是身為中部崛起的候選人所當為者。

總而言之,在此次地方選舉所為空前激烈狀態下,身為城市區域的市長候選人,其不能受制於各該城市的困境,而不自知;其實市長候選人只要能有「知人善任」的條件,就能立於不敗而有勝出的機會。

地方選舉是一項可大可小的政治工程,各該種類的選舉,固有其特殊條件,但候選人究竟能掌握多少,就算多少?這是消極的;應該是候選人該掌握多少,就須掌握多少。有為者亦若是!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