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881專論】雪之召喚-記2014海峽兩岸北國文化之旅

諮商與工商心理學系助理教授/朱春林

從美國念完書搬回台灣之後就已經七年沒看過雪了,住在一個會下雪的地方似乎牽動著我最底層的神經,總覺得一個會下雪的地方才是我的原鄉。這次看到學校發出來的哈爾濱之旅的訊息就這樣馬上觸動我的那根神經,況且天時地利人和,什麼都不考慮就報名了。

這是我第一次參加與大陸學校的校際交流活動,此行共有全國八個哈爾濱工程大學(簡稱哈工程)的姊妹校參加,從北到南除本校外還有海洋、文化、中原、元智、勤益、崑山、義守共49位師生。本校成員有七位師生,我是唯一的老師,自然就由我帶隊。為了玩得盡興,大家分配了事前準備功課,先對哈爾濱與哈工程有一番了解。期末考過後我們有一次行前會議,彼此認識也交換各項情報,為出門做了萬全的準備。 出國前我們也考慮到該為對方學校與接待師生準備小禮物,也該準備校旗在照像時可以派用上場,結果陸教處黃敏琦老師早就貼心為我們準備好。值得一提的是我們的校旗是小小一張絨布質三角旗,非常俐落方便,可以摺疊又不起皺。 銘傳絨布質的三角旗,俐落又方便,是送給姐妹校的好選擇。崑山科大因為沒來及預備小禮物,只好把原本要自用的鳳梨酥給送了出去。

雪之旅 此行費用,團員們自付機票錢,其他由哈工程招待,包含所有景點門票、吃、住都免費,這些經費應該大部分由黑龍江省教育廳補助。快抵達目的地時,在飛機上就見到白雪覆蓋的黑龍江省,雖然零下攝氏約20度,哈爾濱市積雪卻不深。我們去的這七天天氣都很好,陽光亮晃晃,神清氣爽。 哈工程這個學校「長」得很樸雅卻非常有味道,跟它的校訓「大工至善,大學至真」一樣寓意深遠。座落在市中心被紅旗大街、南通大街、先鋒路所環繞,在繁華市區中自有靜謐。整個校園占地頗廣,形式各異但卻風格統一的建築大樓散列於校園中。校園內馬路兩旁陳列了第六屆國際大學生冰雕比賽的作品,台灣崑山科大的學生已經參加兩屆。

哈工程方面主要是國際交流與合作處的師長與學生接待陪伴我們,在衣食住行育樂各方面都安排得非常妥貼,以客為尊。

食—特色食品與大米 食的方面,哈工程提供我們每人一張該校學生餐廳的飯卡,可以到學餐用早飯。中、晚餐則是在外面特色餐廳或是學校的晚宴樓。幾天下來吃盡東北各種有名的、好吃的、道地的佳餚,每餐都是十道以上的好菜。由於大陸飲食口味普遍比台灣人重鹹,哈工程老師還特別交代廚房少放些鹽呢。 我吃過數個國家的米飯,之前都覺得台灣米最好吃。但吃了哈爾濱米之後,我要說哈爾濱的米真是好吃極了,而且不論在哪家餐廳吃到的米都很好吃,品質相當整齊。我猜想,氣候應該是很重要的關鍵因素,就像東北人被培養成堅韌有情。我已經很久不太吃米飯,在哈爾濱還是忍不住多吃了幾碗粥、幾碗飯。這趟行程沒買什麼東西做紀念,下次應該買包米。 此外,哈爾濱因為歷史文化因素,可以品嚐到各國餐點,例如格瓦斯(一種氣泡水)、馬迭爾的酸奶、冰棍、麵包都是有名的,當地人也愛吃。俄羅斯酸奶就是優酪乳,一小碗10元錢,吃完把碗退了,馬上可以換回五塊錢呢。

衣—貼心新裝保暖好 行前就接到哈工程王晶老師的來信,說會為我們準備衣服,那時心想或許是顧慮我們這些南方人,不知如何在雪天穿衣,所以找一些衣服借我們穿。 結果我們才踏進哈工程,學校馬上就送來一人一套的新衣服、新褲子及新鞋子,大家都以為是回家過年。雖然這些衣物的尺寸稍有不合,但哈工程的尹華老師就像是有根仙女棒,撥弄撥弄,隔天竟然也都成了合適的衣鞋。接下來的幾天,我們天天穿著新衣新鞋出去玩,或許是哈工程的貼心,新衣著確實成了抵擋北國寒冬的最好配備,大家原先帶去的冬衣,幾乎都派不上用場。

住—生活小插曲 此行,我們住在哈工程的外專留學生公寓(Foreign Experts and International Students Apartment),老師住二樓單人套房,學生則住四樓雙人套房。套房內配有小冰箱、煮熱水壺、熱水器、室暖、全新潔白的床單與被褥。每人還有一個WiFi帳號,在公寓裡就可以無線上網,相當舒適與方便。 哈工程的外專留學生公寓,外觀與一般公寓大樓無異,但內部設備卻是相當齊全。 我們住的房間都有溫暖的中央空調,只是無法把溫度降低,大家只好把窗戶開一些縫。但是窗戶不是左右滑軌,難以調控開窗幅度,因此凌晨時會覺得比較冷,可是不開窗又要熱得昏頭,於是在冷與熱的交替之間,包括我在內的不少人都因此感冒。 雖然房間配置舒適,但還是有個小插曲。我起先居住的那間房門非常難開,不論怎麼試都無法優雅地開門,兩隻手和膝蓋都有「撞門」的瘀青,幫我開過門的人少說也有六位。最後忍無可忍,決定和斜對門的一位哈工程女學生換房間,她說她可以應付那個房門。後來幾天,還是常聽見撞門的聲音。 只是哈工程女同學沒跟我說,她的房間沒有熱水可用。雖然熱水器是好的,可是蓮蓬頭就是跑不出熱水,值班的警衛也沒去請工人來修理。於是,尹華老師決定把他的房間讓給我,他保證天天洗澡,有熱水可用,門也很好開。第四個晚上,第一次洗澡時,才剛把頭洗好,身體還沒洗得盡興,就發現水變涼了,到了第二天早上,蓮蓬頭還是不出熱水。我已經好久沒有在勞累一天後,盡情享受沖熱水澡的樂趣,加上感冒得挺嚴重,內心十分渴望沖個熱水澡,讓自己可以舒服一些。 後來,因為元智的老師要提早回台,因此我就利用他的房間浴室,好好的沖了個熱水澡。雖然這次一樣把熱水用光光,不過有前車之鑑,這次有掌握好洗澡進度,讓全身都沖得熱熱的。直到返國前,我才發現原來當地的熱水器,在熱水用光後是需要按個鈕,讓水重新注滿才會在隔一陣子之後有熱水,跟台灣熱水器可以不用管它就有源源不斷的熱水是不同的。

行—行程無憂 在哈爾濱的七天,我們絕大部分都坐遊覽車或走路,沒機會搭公車或計程車。每天還有輪值的師生陪著我們一起出去玩兼導遊,隨車也有一位專業導遊。他們有一條地鐵剛剛開通,聽說使用率還不高。至於台灣常見的機車,因為當地交通違規事件多、公車覆蓋路網普及等因素,哈爾濱有「禁摩令」,所以街上幾乎看不到摩托車,倒是有一些老年人騎著電動車與自行車在街頭。我們也發現當地的小客車,多半都是進口車,聽說是因為當地人好面子,都喜歡開高檔車。 第一天抵達太平機場時,哈工程的同學來接機。因為哈爾濱機場很小,我們就遇到不少當地人剛從台灣旅遊回來;返台時,也有當地旅行團跟我們搭同班飛機,準備到台灣過年。由於此行的八個學校,抵達與離開的時間不同,哈工程的師生都非常熱情地幫忙接送。崑山師生想晚上多跑一趟冰雪大世界,哈工程的老師也爽快地載他們多跑一趟。所以在哈爾濱的時間裡。我們一點都不用為行的問題煩惱。

育樂—新體驗與新認識 這次文化之旅每天安排的行程都很有意思,好玩的,有意義的、應該看的、值得體驗的全都包了。而且活動節奏掌握得極好,前兩天出去玩,中間插一天待在校園內與學校週邊,接下來兩天又是外出活動。 這段時間,我們學習了船舶的知識—這是哈工程的特色,參觀了黑龍江博物館與動物園—這是重要的背景知識,年輕一代的台灣學生憑弔了侵華日軍731部隊舊址—這是不該忘記的歷史教訓,見識王進喜的土法煉鋼與大慶油田開採—這是哈爾濱的精神,欣賞了文廟和極樂寺—跟我們有著一樣的傳統文化,到滑雪場滑雪—滿足了南方沒見過雪的土包子,欣賞冰雪大世界—這是哈爾濱的冬旅重點,與哈工程學生的聯歡晚會—雙方師生盡興交流,我還在斯達林公園跟在大爺、大嬸隊伍後面跳了扭秧歌呢!

大陸在1966-1976年間經歷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把所有的文化底蘊連根拔起,所有古蹟都剷除,所以我們現在所見到的所謂古蹟,幾乎都是嶄新建築。當哈工程的老師跟我們簡介文廟與日軍侵華歷史時,我很好奇他們的這些資訊哪裡來的?我們的年輕小孩都未必知道。他們說從百度來的。此外日軍侵華歷史是他們的重點教育,我覺得挺感慨的,這些被我們棄之如敝屣的舊文化或因為政治立場而拋棄的史實,大陸卻把它們撿了起來,例如尊孔、寫書法、日軍侵華等等,或許有一天禮失要求諸野了。此外,在網路時代要禁絕資訊的流通似乎是很難的一件事,因為就算政府極權封鎖,人民還是會學著「翻牆」的。 來到哈爾濱當然不能錯過滑雪行程。滑雪是需要一些知識的,例如如何穿脫雪撬、如何下坡、上坡、如何跌倒爬起來、如何剎車、轉彎等等。在滑雪場沒有人會跟你說這些,你要嘛自行摸索要嘛就是請教練。在穿雪鞋時會有教練熱心地過來為你穿鞋,但若你沒有請他教課的意思,就少有人會理會你是否摔倒爬不起來或走不上坡。不知是否不想破壞市場,導遊也不會告訴你這些資訊。 對台灣學生而言,滑雪這項運動幾乎都是全新的體驗。 進步中的雪都 我在2002年到過四川、三峽、雲南,2008去過北京、長城,在北京參加研討會時,會議會場各項手續的雜亂無章與不排隊,北京地鐵的擁擠、粗魯也讓人不敢領教,長城上的人潮洶湧更叫人見識人海戰術的可怕。可是2014年的哈爾濱卻給我一個很不同的感受,那就是在大陸旅遊變安全了,變得從容自在了。 比如說,在滑雪場有不少人把換下來的鞋就放在凳子下,並不拿到寄物櫃去而不擔心被偷,在街上逛街,也不太需要像以前一樣提心吊膽,擔心當街行搶。我問了當地人這究竟是地方的因素還是時代的因素。他們說是時代的因素,因為政府管得比較嚴。 價格不斐的雪靴隨地放置,當地人卻完全不怕被偷或遺失,讓我們見到中國人正在改變的守法觀念。 哈爾濱很多公共場所都有廁所,而且幾乎都不用收費,如需要衛生紙大概是一塊錢一包,比起幾年前不管你要不要衛生紙,都要收個清潔費是進步多了。雖然哈爾濱公廁還比不上台北的公廁乾淨,但也不算很髒。只是不知未來是不是可以從一個城市公廁是否提供衛生紙,來當作城市文明的指標之一? 大陸的吸菸人口應該非常高,比如滑雪場上幾乎沒看到有人抽菸,但是空氣裡就是彌漫著濃重的煙味,尤其廁所裡總是煙霧瀰漫,或許是禁菸的關係,大家都躲進廁所抽菸了。我覺得自已在大陸七天,大概就吸進了在台灣十年裡會吸到的二手煙塵了。

告別雪 七天的交流雖然沒有什麼文化震撼,語言也都十分順暢。同樣是炎黃子孫,卻因為意識形態衝突,有的人留在大陸,有的人流離到台灣。那是一個時代的悲劇,牽動著千萬條傷心的神經。過了60年一甲子,物換星移,人事全非,人生好多事都好難說!不過,此行與大陸師生對談中發現,大陸師生對台灣普遍存在好印象,尤其是生活素質,而且都希望有機會能到台灣玩或念書呢。 回台後我寫了封信謝謝黑龍江省教育廳港澳台事務辦公室張大鑄主任、哈爾濱工程大學國際交流與合作處劉志強處長、遲淼副處長與一些老師,他們也都盛情地回了信。

希望哈工程的師生有機會可以來銘傳交流,換我們好好招待他們。讓雙方的教學、學習、研究交流可以再進一步。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