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畫地圖課程單元的特色 在設計科系推廣插畫地圖的優勢,一方面是由於學生已經具備繪畫的基礎訓練,執行上比較能夠順手;另一方面也藉機加強學生史料分析以及田野調查的能力,讓文化地圖更具有充實的內容與生動的敘事性。
以下特別列舉插畫地圖教學與推廣的特色:
一、應用數位典藏地理資訊與技術作為教材之教學設計:除了指導學生如何設計一張內容精彩的地圖外,地圖的呈現仍必須具備某種程度的科學與資訊的正確性。其中,將「數位典藏地理資訊系統」 (Digital Archives of GIScience)的觀念導入課程是絕對必要的。數位典藏地理資訊系統能夠儲存龐大的地理、空間與歷史等資料,並透過檢索與圖形操作介面的協助,讓查詢工作變得非常便捷,提供使用者豐富的空間資訊,成為電腦輔助教材的新寵。透過數位典藏地理資訊可以引導學生重新體認我們居住的環境,了解台灣在歷史文化的發展與變遷,也讓學生在進行文化創意設計時融入更多的養份與思考空間。
二、藉由古今地圖的比對,檢視台灣地理人文的變遷與發展:地圖是人類觀察地球地理空間的工具,透過各式主題地圖可以看到人類活動和環境的關係,藉由古今地圖的對照,觀察傳統與現代地圖繪製技術上的差異,也是地圖教學的重要單元。 「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是作者目前在教學過程中最常使用的工具。該套系統不僅把十多種台灣百年來珍貴的地圖影像保存下來,還有貼心地疊圖功能設計,讓使用者進行古今地圖套疊分析,無論作為地理教學或是地資研究都有極大的助益,特別是一些佚失已久的地理名詞與空間景象都可能在地圖的觀察中發掘出來。另外,也可以培養學生主動發掘問題、蒐集資料、尋求答案的能力。(台灣百年歷史地圖系統http://gissrv4.sinica.edu.tw/gis/twhgis.aspx)
三、結合地理教材與設計原理,進行台灣文化地圖的規劃與製作:隨著資訊爆炸的時代來臨,網路資訊充斥於生活之中,知識的取得相當便利,再加上大學教育的普及化,學生們的學習背景與才能變得十分多元,地理教材應該儘量將地理資訊具體化、視覺化,甚至數位化,以多元化的面貌導引學生欣賞地圖、觀察地圖,甚至具備繪製地圖能力。 本課程單元選修學生均受過插畫設計專業訓練,藉由台灣文化地圖的規劃與製作可以讓學生以較科學的角度與美術設計進行整合,繪製出既有查詢功能又賞心閱目的平面作品。
四、鄉土教育與人文精神的延續:二十世紀由於受到西方精神科學派思想的影響,「鄉土」一詞不再只指自然環境,而是指人與人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精神結合。而鄉土地理則包含地理位置與行政區、地質與氣形、氣候、土壤、礦場與能源、人口、產業、交通與聚落、土地利用與區域發展等十個項目。 這些寶貴的地理文化資產的價值是為了讓現代人了解過去先民的生活經驗,並藉此開創未來更美好的生活。因此必須抓住文化遺產中有形與無形的人文元素,運用網際網路與新興媒體來延續學生曾經歷過的九年一貫鄉土教學精神,藉由史料蒐集與田野調查,本著愛土愛鄉的人文關懷,找尋鄉土地理中的文化蹤跡。
五、培養創新思考與團隊分工的研究精神:國內大學設計科系多半具有活潑、創意、彈性、多元化等特色,學生特質如此,教學環境亦然。有別於一般傳統式的教學方法,設計科系為了要激發學生的創作潛能與設計能力,在課程規劃上必須特別強調學理與創意並重、課堂與業界接軌的特性,讓教學設計與產業脈動能夠儘量趨於一致,並鼓勵學生在面對問題及疑難時不受常規所限,能以多元角度去思考和探索問題,透過數位輔助工具的協助下,以人力實際參與方式達成計劃的目標。 在課程中的插畫地圖創作便是以分組方式進行,由小組成員自行挑選研究主題與工作進度,在田野調查與資料蒐集的過程中,主動發掘問題、分工合作,學習如何解決問題,藉此訓練學生資料蒐集、觀察、整合的能力,同時培養團隊分工之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