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873專論】實務課程產業無縫接軌

實務課程產業無縫接軌 –漸進推動課程學位分流 學術副校長兼教務長/王金龍 近年台灣隨著高等學府數量的急遽擴張,高等教育普及化,台灣青年失業問題有高學歷化的趨勢,「高成低就」及「學用落差」的現象在台灣也愈來愈顯著。因此,如何協助大學畢業生打造就業競爭力,完備就業的核心能力,與職場無縫接軌,實為目前高教所面臨的挑戰與課題。 教育部第三期「獎勵大學教學卓越計畫」即以「提升學生就業力」為計畫重點,希望各校能專注於學生專業實務能力的提升,漸進推動課程學位分流,打破人才培育的同一性,重新定位課程,將課程依性質概分為「學術型」及「實務型」,依據學系的專業增加實務型課程選項,以培養學生畢業後即具備投入職場能力為目標。 銘傳大學的畢業生流向,每年大多數的畢業生均於畢業後投入就業市場,因此培養學生學用合一的能力,讓學生具備高度就業競爭力,一直是銘傳大學重要耕耘的教育方向。以下就本校在培育學生就業職能與規劃實務課程的經驗為例,依據課程的研發、規劃、實施與評量的流程面向,分享推動策略如下: 課程研發-教師深入產業,職能融入教學 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首要工作就是了解企業需求。為強化教師在產業實務的專業與認知,推動教師進入產業進行調查,或者赴公民營機構參加研習活動,掌握當前的產業趨勢,實際深入產業可以使得教師對產業概況的認知更深更廣,藉由產業實務融入其專業知識,進而達到將產業知識內化,以具體提升教師個人在產業實務上的認知與能力。藉由增強產學連結,教師在進行產業調查後,以個案分享產業研習歷程與心得予教師同儕,並由各學系落實主導整合教師之結案成果,作成課程改革之建議,修正教學方向和課程規劃設計,以更切合產業的實際需求,提升學生的專業能力。 此外,在教學方法的研發上,推動教學模組研發社群,針對學生需加強的共通與專業職能,進行教學模組設計的研發,將職能融入教學,激發與培育學生的潛在職能,並藉由教師同儕教學研習的專業對話,提升教師職能教學的專業知能,有效運用於教學改善之中。 課程規劃-課程架構學群化,課程地圖分流導引 如何整合產業需求、學生職涯及各系的發展特色,另如何導航學生學習、使學生具備多元能力,實為課程發展時的考量重點。職涯導向課程地圖的規劃,能促使學系由較綜觀的角度檢視學系核心能力與職涯方向是否與社會需求相符,企業所需職能是否正確的融入所規劃的課程架構及內容中,並調整職涯及課程的相關性,亦讓系所重新思考職涯的特色、整合現有的資源、凝聚內部的教學方向、活化課程,甚而透過課程策略聯盟,進行學系間的特色課程交換,以達到多元學習資源共享的雙贏局面。 課程地圖的規劃可區分為職涯地圖與升學地圖,就業為導向之職涯地圖,是依學生未來出路為依歸,將相關職涯核心能力課程組成最佳路徑;升學地圖則以研究所的考科學群與其相關課程勾勒成地圖,透過分流導引,使學生依據未來的職涯目標或升學進修方向,按圖索驥的選擇適當課程,規劃出大學四年最佳的修課學習路徑,有系統性、目標性地完成學業生涯,達到學用合一的輔導之效。 課程實施-掌握業界脈動,培養軟硬職能 為培養學生全面就業競爭力,讓學校所學能為企業所用,在課程實施上以職能融入為主軸,主要策略有業界師資協同授課之雙師課程、專業證照、產業實習、產業專題等方式。透過雙師制度培育學生扎實的實務知能,在既有堅實的課程理論基礎上,有效的將實務融入理論,並在課程中強化職涯輔導,業界、校內師資的相互結合,提供更務實課程內容;開設證照輔導課程,鼓勵學生考取專業證照,提升就業競爭力;最後一哩的產業實習或產業專題,讓同學在畢業前能夠了解產業趨勢,掌握業界脈動與需求,達成畢業即就業之終極目標。 許多學者曾表示態度決定高度:職能=(知識+技術)態度,顯見態度所扮演的角色極具關鍵,在具備高度專業認知及專業技能後,唯有具備專業的情意知能,方能在職場環境,面對各種挑戰時,發揮最大的職能效益。因此,實務課程的教學目標並非僅傳授技術操作的技能知識,同時也會傳授態度、溝通等面向的知能。 例如:校外實習課程,會先進行實習前之教育訓練,除了技術的傳授外,也會告訴學生一些應對進退等企業倫理,以及實習的主要目標等內容。除此之外,充分結合通識課程、非正式課程及潛在課程,形塑學生職能軟實力,配合學生入學的職能診斷,協助學生適性強化職場共同職能,強化溝通表達能力、人際互動、工作責任與紀律,讓學生能夠充分利用在校時間,了解職場所需及社會就業現況,養成職場所需知各項基本知能,特別具備職場應有的情緒智商EQ (Emotional Quotient)及逆境智商AQ (Adversity Quotient)。 課程評量-評量學習成果,落實標準直接檢核 優質的課程需有評量結果依據做為修正方向,進而精進課程內容,使其更符合目標。為達此一目標,本校積極推動學習評量標準化,增進教師學習評量之專業知能,從核心課程及必修課程,發展到專業選修課程,讓教師可以經由評量結果反思課程規劃與實現,讓學生可以透過標準化的評量,充分了解自己的學習成效,以期再自我學習精進。課程的學習成果檢核可分為三個層級面向: 一、單一課程的學習成果檢核(點),透過課程整體學習分析,全面檢討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及教學課綱,並進一步的修正課程規劃及內容。 二、職涯路徑課程的學習成果檢核(線),學生面對龐大的課程系統時,需要針對學生性向、志趣、能力等個人條件,輔導規劃個人專屬的課程學習地圖,以職涯為導向,整合通識與專業之專屬學習地圖,誘發學生之學習動機,結合課程及職能,協助學生規劃未來職涯方向,以促使學生及早規劃未來。 三、學生校院系核心能力的成果檢核(面),讓院系從授課老師,職涯學群老師,到全系教師都能透過測驗藍圖或評量尺規,依據學生核心能力養成需求,以此標準瞭解學生整體學習成果,進行課程重構設計,成果導向教學,到成果導向評量,都能確保教學品質,並配合相關之潛在及非正式課程,致力發展學生就業所需之共同職能及專業能力。 結語 實務型課程的研發設計,需透過學系與產業結盟進行長期合作,產學加值經驗的累積,創造產業成長新動能,達成以產業需求為導向核心之學習環境,將學習服務與產業應用經驗擴散至全校,促成校園產業邁向「學術+產業+實做」的發展體系。 此外,企業透過產學合作挹注研發能量、培育人才,協助研發提升及轉型;教師藉由與企業合作貼近市場、驗證研發成果,掌握最新研究方向,提升研究及教學品質;學生則因參與企業運作,可吸收產業資訊及累積技術能力,有助提升就業力,創造「學生出路」、「校院價值」、「企業取才」三贏局勢。 〈本文轉載自教育部高教司《高教技職簡訊》第81期,102.9.10〉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