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中山大學交換生 李唅 從關山鎮坐了五個小時的自強號回到台北,我不禁感慨這座島嶼是多麼懷舊,隨便抓一個小鎮的一所國中,都能夠拍一部《那些年》或者《盛夏光年》。如果台灣的面孔就是我在旅途中偶然遇見的國民黨安徽籍老兵,是我在假日裡湊熱鬧擠進的洶湧廢核大遊行,是我廣州人怎麼吃也吃不習慣的雞排和排骨,那麼也就足夠。 自從把宿舍從古亭搬到了劍潭,我在銘傳的生活節奏就慢了下來。可以說更加深入地對這一所大學有所認識和熟知。儘管我還是不懂使用那個不太友善的木抖,繁體字寫的東倒西歪,買早餐時習慣說“吐司不用烤,不加番茄醬”,驚詫於銘傳大學酷愛點名的教學傳統。但是我很樂意拿出適應生活的本能來讓自己安頓,大概不能辜負我當初對台灣的面貌無盡的好奇心。我經常地跟老一輩的陸生交流,我也經常和台灣人東拉西扯。當然,跟香港人、馬拉西亞人聚在一起飆粵語,不禁有去國懷鄉的意味。能夠認識如此多來自不同地域的人,著實慶倖之至。 這樣的銘傳生活,是大陸學校沒有的新鮮意趣。因此我來到這裡,換一種方式認識大學與兩岸,我也希望台灣的善意與自由,銘傳的輕鬆活潑,能夠給我更不一樣的大學體驗。 當然,還要深深地感謝大陸交流處的心婷姐姐,敏琦姐姐和劉仁卿組長。他們對工作的認真負責,對我的關心與耐心,是銘傳給我的一個美麗印象,讓我倍感溫暖。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