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快訊

銘傳商設系「島鎮做伙」行動啟動 攜手打造小琉球生態友善島嶼

【本刊訊】因應海島環境挑戰日益嚴峻,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發起「島鎮做伙」再生永續計畫,落實大學社會責任,深入屏東小琉球進行田野調查、訪談交流與設計介入,聚焦於環境生態及再生永續目標,結合產官學資源,推動地方永續與生態平衡,7/12圓滿舉行開幕活動及環保設計沙龍,由設計師與島嶼居民展開溫暖的互動對話。

小琉球為台灣熱門旅遊地點之一,擁有豐富的生態與海洋文化。隨著觀光發展快速擴張,該地區正面臨環境破壞、生態失衡與觀光壓力等挑戰。為平衡觀光與在地居民的需求,由銘傳大學商業設計學系余淑吟主任、蘇文祥助理教授與康寶興光影科技業師孫立得總經理共同帶領師生,前往小琉球進行深入的田野調查與居民訪談,了解當地文化、生態與觀光產業現況。透過設計思考與跨域方法,與在地居民一同探索、學習、體驗與倡議。

此次計畫從「再生永續 × 生態教育 × 地方參與」三大面向切入,特別邀請到台灣國際級紙雕大師洪新富老師、台崴精雕彩印公司林洺綸總經理與台灣紙浮雕大師陳廣霖(Kevin)參與討論,以再生永續為核心行動,結合印刷工藝與創新技術,落實海洋保育與循環經濟,發展具實踐性與推廣力的生態教育設計提案,兩大主軸活動「島鎮來牽成」聚焦於地方共識與生態教育的實踐、「做伙做事誌」反應於設計展現與永續載體的落實。攜手設計從頭戴式海膽與海龜創意教具,到體驗式互動提案,展現「島鎮做伙」從理解到參與、從設計到實踐的全過程。

希望透過產官學與島民共同合作與創意設計力量,協助打造可持續的島嶼發展模式,「知識 × 設計 × 實作 × 傳播」的完整循環。以生態平衡的方向探討生物保育(探索)、生態平衡(學習)與島鎮共生(體驗)的關係,進而建構出具象的教育介面與溝通策略。

「島鎮做伙」計畫的行動實踐,7/12於小琉球舉辦兩場具代表性的公開活動,分別為「undersea永續設計生態展」讓創意設計走進島鎮生態、「島鎮生態平衡 × 跨域創新設計」與在地島民共同交流對話。這兩場活動吸引多位小琉球居民、在地商家、民宿業者參與,不僅作為設計成果的呈現場域,更是促進在地參與與共識交流的關鍵場景,讓「設計」不再遙遠,亦讓學生設計師從觀察者轉變為參與者與對話者,也讓地方看見:設計可以不只是美學,而是實踐地方關懷與生態再生的載體。

余淑吟主任表示,「島鎮做伙」是一場串聯學術教育、地方社群與產業實踐的共創旅程。這個計畫的發生,來自多方的信任與配合,及來自對於地方議題的共同關懷,不僅推廣生態保育與文化傳承,也促進在地與旅人之間對永續共識的建立。期望透過從真實場域出發,透過設計導入、產官學合作與跨領域整合,逐步將小琉球面臨的生態問題與永續理念,轉化為具體可操作的教育模式與體驗成果,攜手塑造一座生態友善的島嶼,為台灣永續發展提供實踐典範。感謝一路實踐的每一位夥伴,感謝小琉球的島民與產業給予真誠的回應與開放的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