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豬骨開創醫療永續新篇章 銘傳醫工系勇奪全國冠軍
【本刊訊】銘傳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系吳一凡助理教授帶領學生洪憶慈、李倢褕、黃美芸,6/24參加由教育部指導、輔仁大學主辦的「2025全國大專院校民生產業永續循環創新提案競賽」決賽,從逾90支隊伍中脫穎而出,以「豬骨在醫療永續材料的應用」為題,勇奪全國冠軍、獎金兩萬元。
台灣正邁向超高齡化社會,老年人口對植牙的需求持續上升,有鑑於傳統植牙前的齒槽骨補骨材料多仰賴進口牛骨,價格高昂且存有狂牛病風險,導致許多患者缺乏合適選擇,加上植牙補骨粉屬於自費項目、無健保給付,不只是單一價格,各種因素都會影響手術的整體費用。
銘傳醫工系團隊以永續與循環經濟為核心,選用台灣在地廢棄豬骨為原料,結合循環經濟概念,開發出創新且永續的骨再生醫材「Xeno-Proc」。透過高溫高壓處理與抗原去除技術,結合前期骨材研究,這款補骨填料具備優異的生物相容性、穩定來源與文化友善特性。豬骨因與人體DNA結構相近,展現卓越的骨誘導性與吸收性,適用於牙科植牙、骨折癒合、獸醫醫療及醫學教學模型等多領域。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台灣每年缺牙拔牙超過230萬顆,但僅不到40萬人接受補骨治療。若「Xeno-Proc」能壓低成本並吸引10%潛在使用者,預估年產值可達10億元。團隊規劃五年內從台灣牙科診所起步,進軍國際文化相容市場,並逐步拓展至整形外科領域,開創多元商機並達到產、官、學、研的多元應用。
這項提案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 (SDGs),包括健康與福祉(SDG3)、產業創新(SDG9)、資源循環(SDG12)、氣候行動(SDG13)與陸地生態(SDG15),不僅展現台灣再生醫材的突破,更以一塊廢棄豬骨為起點,串聯地方創生、社會價值與產業永續,打造醫療永續新未來。
教育部自112年起推動「人文社會與產業實務創新鏈結計畫」,鼓勵大學課程與業界合作,融入專題實作及競賽參與,引導人文社科領域學生了解產業界實務需求或實際問題,此民生產業永續循環創新提案競賽即以鼓勵學生運用創新思維與實際行動,針對各類民生產業議題提出具體可行的解決方案,提供具創意和可行性的方案,促進環境永續發展,共同打造更美好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