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841專論】民眾參與在公共藝術的理論及實際-3

「最佳民眾參與獎」的案例 -台北市蓬萊國小 2009年的蓬萊國小案,是一件看來像是環境改造的創作,在其中我對於「民眾參與」的進行執行得很盡興也很實驗。 本案中我總共執行了四個不同單元的參與活動,而其目的一方面要將孩子的參與及我的創作結合在一起,使得孩子們從「參與」中認知他們也有能力進行創意及創作,並從而鼓動孩子們對於藝術及設計發生興趣。四個參與活動包含: 第一堂:學生繪畫的選擇及拼貼。學生以其繪畫和我所提供的學校周遭及空間攝影進行拼貼;其最終目的是將拼貼的圖型燒置在磁磚表面上,並成為學校圍牆的一部分。 第二堂:鑄鋁物件的製造及設計(圖二、三)。這個參與活動是一個學生幾乎不可能在中小學美術課程中被執行的學習內容;而其目的請學生以創意製造雕塑物件,並進行鑄鋁翻模。最終這些物件將被鑲嵌在圍牆欄杆的上面,並成為一件長時間永久性裝置。或許學生在八年、十年後再度回到學校時,這些物件還能提醒他們過去的歡樂。

第三堂:木頭娃娃的創意設計及製造。這堂課是專門為中年級學生所設計;學生可選擇幾十種螺栓或釘子,在一個方塊上製造娃娃的眼、鼻、口、手及腳的特徵。(圖四)這一個參與活動得到孩子最多的喜愛,並在課程結束後辦了一場展覽會。全校同學們於是一起欣賞、品頭論足同學、學長弟姊妹們的創意的想像。 第四堂:草頭娃娃。這堂課專為低年級及特殊生所設計的參與活動,其內容乃是以小塑膠盒裝上土壤及麥芽種子填充出一個小盆栽;上面黏上眼睛、鼻子等小物件。之後藉由澆水催發麥芽的生長。當發芽之後,長長的芽像是娃娃長了頭髮似的。我的目的是要孩子為娃娃修剪頭髮,並設計髮型。對於手的協調性尚未完整的低年級小朋友,這是一個讓他們可以盡情玩耍的好玩,更可在她們的創意中進行「髮型設計」,而不必太在意過與必須依賴手的精細的動作。(圖五)

發佈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