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校友會藝術之旅 參訪大都會博物館
林妙影/台北報導
銘傳大學台北校友會9/25舉辦一場藝術之旅,參觀故宮博物院二館「從印象派到現代注意—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羅伯特.雷曼收藏」,這場活動吸引總會張献苓榮譽理事長等20多位校友參加,引領銘傳校友認識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的發展脈絡。
為珍惜此一難得的藝術大展機會,針對國立故宮博物院與美國紐約大都會藝術博物館(The 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合作,推出《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美國大都會博物館名作展》。台北校友會理事翁凱莉著手策劃,施麗君安排導覽老師並作執行,會長林旭鑫擔任領隊,活動一開放報名立即額滿。當天上午,校友們先在故宮其他展廳參觀「看得見的紅樓夢」、「端硯」等展覽,已參觀過的蘇文珍校友還特地前來為大家拍照。然後,校友們在三希堂人文空間享用美食,閒話藝術。

這場展覽是故宮北部院區第二展覽館整修後正式啟用,本次展出梵谷等38位藝術大師的81件真跡,為大都會博物館首次來臺展出重要典藏,精選羅伯特•雷曼(Robert Lehman)先生所捐贈的珍貴藏品,包印象派領導人物雷諾瓦、後印象派大師梵谷與塞尚、色彩的遊戲家馬諦斯,以及考特、高更、秀拉、畢沙羅等知名畫家,作品範圍從印象派、後印象派到早期現代主義,跨越 19 世紀中葉至20 世紀中葉,透過「身體姿態」、「肖像與人物」、「徜徉自然」、「從城市到鄉村」及「水岸風光」等五大主題,帶領校友探索法國繪畫與素描的生動面貌,飽覽近一世紀的西方藝術發展。
在覽導老師詳細解說27幅畫作後,校友們認識勾勒出「從印象派到現代主義」的藝術發展主軸,展現出印象派、後印象派在藝術風格和技法上的革新:以溫柔細膩的筆觸描繪少女彈奏鋼琴的日常場景,能看出印象派對生活美感與光影的重視,是一幅兼具感性與和諧的代表作品;運用幾何構圖詮釋自然景觀,有著從印象派轉向現代主義的特質,對後世藝術發展具有重要性;採用鮮明的色彩描繪異國主題,表達對文明社會的省思,為象徵主義與野獸派的發展奠定基礎,在現代藝術史上具有關鍵地位。
懷抱滿滿的藝術氛圍,為延續展覽的思緒,施麗君校友在她經營的「有藝空間」於9/27下午推出「印象派午後邂逅」,印象派在意甚麼?又不在意甚麼?野獸派帶給我們的震撼?學院派的躍然紙上愛戀情懷?讓我們得以在看展後,更深入了解每幅畫的深層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