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快訊

銘傳應日系「語言×防災」共學啟動 串起台日合作新頁

【本刊訊】銘傳大學應用日語學系9/4-7與日本關東學院大學法學部共同舉辦「東日本大地震/花蓮地震相互交流學習」研習,並首度攜手國立東華大學合作。此次交流成員包含關東學院大學出石稔法學部長、村松雅客座教授、施桂栄人間共生學部長,國立東華大學人文創新與社會實踐研究中心主任郭俊麟副教授,以及銘傳應日系王佑心主任、虞安壽美專案助理教授與兩校學生,共計15名參與。

活動全程以日文專業語彙與導覽說明,由王佑心主任與郭俊麟老師協力即時口譯,不僅強化專業討論與跨語言互動,更凸顯銘傳應日系首次參與「跨域共學、國際交流」的核心精神,學生也在真實情境中練習跨語言溝通與現地提問,為後續學術交流奠定基礎,讓研習活動在專業與語言交流間順利進行,也加深兩校師生的互動與參與感。

本次研習首站從花蓮走讀開始,師生在花蓮防災教育館透過多媒體設施與「半傾倒建築」場域,理解震災後的現地挑戰;並在在地夥伴引導下,認識壽豐「豐田會」如何結合社區行動與防災編組,將科技工具與人文關懷落實於到社區現場。沿線到訪七星潭四八高地,由郭教授從地質斷層與聚落關係切入,帶領師生連結自然環境與地方記憶。

隨後返回台北,在銘傳基河校區舉辦專題講座,村松客座教授以實務經驗提出三大核心觀點:減災必須從「備災」做起、保存震災記憶以強化社區韌性,以及關注「災害弱者」——尤其在語言與資訊落差下,外國人如何自救與互助。會後進行台日混成分組工作坊,在虞安壽美老師指導下,帶領大四生與研究生,與關東學院大學同學協作,把花蓮所見所學轉化為行動方案。

最後一天成果發表,四組同學以「他國震災下之外國人支援」為題,針對資訊傳遞、避難動線、語言障礙與多元支援等面向提出具體做法,包括「入境即發放的多語小冊/SNS資訊包」構想,整合避難場所、醫療院所與緊急聯絡資訊,有效回應外籍旅客在台遇災時僅能依賴母國媒體的困境。此舉展現應日系學生結合語言專長、跨域整合與問題解決的實戰力,同時深化銘傳應日系與日本夥伴關東學院大學及東華大學的三方合作。

此次研習透過「全程日文導覽+即時口譯」的雙軌設計,串聯課室學習與場域實踐,為銘傳應日系開啟「語言×防災」的跨域共學與國際交流新篇章。透過與東華大學及在地社群的首次合作,不僅讓兩校師生在真實議題中累積專業語彙與協作經驗,更為面對災害風險社會的溝通與協作,奠定兼具人文與實務的韌性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