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快訊

銘傳通識11組學生數位策展上線 發掘桃園龜山地方記憶與生命故事

【本刊訊】為實踐USR大學社會責任,串聯起大學與社區的緊密關係,增進學生的在地關懷、永續環境,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吳雅琪老師教導的《台灣開發與轉型》課程,與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合作,導入開放博物館理念與「時光旅行社」線上平台,以「龜山」地方為主體,帶領學生深入地方、實地訪查、整理歷史資料,完成11組數位策展作品,6/9、6/16連續兩週在桃園校區P106自主學習基地舉辦「桃園龜山地方記憶與生命故事數位策展分享會」。

吳雅琪老師表示,這學期的《台灣開發與轉型》課程內容規劃,獲得教育部113年度教學實踐計畫「共筆記憶:台灣家族生命書寫融入開放博物館的教學與應用」人文藝術及設計學門補助。從「歷史記憶」為出發,以「龜山學」為核心,帶領學生深入理解地方發展的脈絡,包括文化發展、族群變遷、交通興替、產業轉型等主題,搭起認識在地的歷史橋梁。

在學期間導入策展實作,教導學生使用線上策展平台「時光旅行社」,學習數位策展理念、構思展覽內容,實地訪談、拍攝田野照片,結合專題演講與工作坊,展開一場又一場的激盪,並帶領學生赴台南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參觀,安排策展交流座談,深化學習成果與實務對話。

歷經一個學期的努力,60位來自不同系所的學生共完成11個線上數位展覽,包括:自然風土展1組-福源山,人物故事展1組-曹丁波家族,空間走讀展3組-桃林鐵路、桃園神社、龜崙族足跡,今昔產業展2組-磚窯業、茶業,日常生活展4組-龜山後街、憲光二村、陸光三村、壽山巖觀音寺等主題,累積超過200張田野照片、15則訪談影音,一筆筆紀錄,都是學生走進社區、與人連結的足跡,展現青年學子對土地的關注與對歷史的想像力。

銘傳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周子敬主任表示,銘傳大學長期深耕龜山地區,這堂課程帶領學生從教室出發,將桃園龜山一帶的歷史兜攏起來,讓學生實際踏查桃園龜山校區附近的風土民情,體現桃園龜山深厚的歷史底蘊,並透過「策展即學習」的方式,讓桃園龜山的地方記憶上線、讓台灣的歷史與生活視角發聲。雖然是數位策展,卻為師生及鄰近一帶的人事物,創造橫跨百年歷史的溝通橋樑,也透過這樣的形式,發揮USR大學社會責任及SDGs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精神。

吳雅琪老師在分享會上提到,這不只是一份課堂作業,更是一段與地方共感的旅程,學生的收穫滿滿,老師也深受感動,希望這份數位策展,讓學生在歷史與土地之間扎根,感受到台灣的人情與溫度,同時也學習如何講好故事,策展技能的解鎖與能力點滿。

11組精彩的「數位策展作品」,已全數於「時光旅行社」國家文化記憶庫2.0線上策展平台上架,歡迎民眾、師生踴躍點閱免費線上參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