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訊】台南市政府都市發展局主辦的「2024年台南築角創意營造計畫」,10/8公布成績,銘傳大學建築學系學生團隊第十年參與計畫,今年與下營區台灣原心在地生活協會合作,在暑假兩個月期間實地與在地協力創作下完成的「河合流亭」優化社區巷弄場域景觀設計,榮獲佳作。

由銘傳建築系李貫台、郭展呈、黃羿蓁、黃筱芸、陳宏力等5位三年級學生組成「銘傳百十一實構築小隊」,媒合與下營區台灣原心在地生活協會合作,針對台南市下營區紅甲里中庄子73號旁巷弄內一塊閒置空間進行改造,「河合流亭」創作概念融合「水」急水溪的拜溪文化、「文」致敬台南下營出身的台灣工藝之父、馬賽克鑲嵌藝術大師顏水龍,以提升空間質感及舒適度為計劃目標,希望重新找回人的合流、心的匯聚,將作為推動食農教育,提供在地長者及左鄰右舍閒話家常,以及小朋友休憩活動的場域。

基地位在「中庄仔」、「紅毛厝」、「十六甲」三個聚落的交會處,一個俗稱下頭店仔(台語)昔日熱鬧的商店街,後側通道連接的私人土地,在協會取得地主們同意與信任後,與銘傳建築系學生團隊合作改造,將原先通道上的柏油路刨除、雜物土堆清除,改以鋪設平穩的步道磚,並在兩旁堆砌花台增加植作景觀,花台外觀是由在地居民共同參與的馬賽克拼貼體驗,加上主景觀的兩座鋼構棚架成為視覺焦點,蛻變成切合在地需求與深具文化意涵的「心」場域。
銘傳建築系學生團隊分享表示,由於此次小組的人數較少,作品設計採用鋼構造,加上是懸挑結構,造價高且需要專業師傅協助,對第一次接觸實作的學生來說施工難度倍增,但也因為這些因素,使得團隊在艱難的環境中,了解到自己的不足並迅速改進,在這兩個月的實作過程中,找到蛻變的契機。

「台南築角」今年舉辦第14屆,是全國大專校際具指標性的設計營造競賽,今年吸引全國50隊近300位同學組隊參與角逐,最終僅有9校入選與9個在地民間團體媒合獲得補助核定,在暑假7-8月期間,進駐社區完成作品搭建,銘傳大學建築學系今年是第10年參與,不僅是發揮USR大學社會責任精神,也是呼應聯合國永續發展指標的SDG11永續城鄉,將系所專業回饋地方,共創永續經營的共生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