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專欄

文教話題|華語教學經驗談

華教系助理教授/陳雅芳
自2004年開始從事華語教學。初始從私人補習班一對一開始,當時尚未受過專業的華語教學經驗。一年後參加私人機構的華語師資班,加強華語教學的理論及實務能力。第二年開始進入台灣師範大學國語中心任教,後進入台大國際研習所任教。除了師大及台大以外,亦在政大語言中心授課約半年。在這十三年的華語教學過程中,多數時間留在國內任教,但2008年6月至7月、2009年6月至8月,以及2009年9至隔年7月,皆於海外任教。
芝加哥、北京、莫斯科海外華語教學
2008年6月至7月赴美國芝加哥西北教中小學任教,教學對象為三至八年級學生,分三個班,三、四年級一班;四、五年級一班;六至八年級一班。三班皆有主課教師授課,我則擔任輔助教學,上午三小時語言課,下午二至三小時文化課。
2009年6月至8月赴北京任教,當時是由北京語言大學與美國哈佛大學合作的「哈佛北京班」(簡稱HBA),為期十週,前一週為教師訓練,第二週開始正式上課,教學時間一共九週,第五週為語言實踐週(又稱社會調查),即學生自行選擇社會調查地點(包括:青島、蒙古、少林寺、北京等地),並由老師帶隊,目的在於體驗當地的生活及文化。該項目是屬於密集式上課,每天六小時,且須簽署語言規範條約,即在這九週內皆不可使用英語交談,目的在於強迫學生使用華語,以期提高華語之能力。
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成為台灣教育部首位官方外派至俄羅斯莫斯科大學亞非學院任教之華語教師。過去該院之母語教師皆為中國籍教師,該校期盼能透過教育部遴選適當的台灣籍華語教師至當地授課,以期帶給學生不同的教學方式及感受。當時本人所教授的對象為該院大二學生,授課內容為會話課,分為三個班,其專業除了中文以外分別還包括語言學、歷史學及經濟學。
歸納法和演譯法 兼容並蓄
在海外的三次教學經驗中,接觸了兒童及成人教學。而其餘時間皆在台灣的華語中心授課,對象皆為18歲以上之成人。從教學角度來看,教授兒童與成人所使用的教學法大有不同。兒童華語教學偏向「歸納法」,多採用直接教學法,且因兒童之專注力無法同成人高,因此於課堂中必須加入各種不同活動,將教學內容融入活動中,藉由活動讓兒童習得華語。而成人因已具有母語的背景知識,且學習時多希望能在短時間內有效地學習,因此教學方式偏向「演譯法」,教學方法則根據程度的不同而採用不同的教學法,如高級可採溝通教學法等。
在國內華語中心教學皆為18歲以上之成人,且多為密集班課程,每天授課五至六小時,教授程度從零起點至特高級皆有,學制有正規班及短期密集班等。

異國文化體驗 教學相長
比較海內外的華語教學經驗,在海外如美國及俄羅斯因受限於環境的限制,如學生處於「第二語言」的學習環境中,常常是出了教室就不再使用華語,因此學生的學習效果不如在台灣或中國當地來得快,因此所採用的教學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在國外,就必須創造環境讓學生學習華語,而在中國及台灣,即使教師不帶學生到戶外教學,學生下了課依舊在華語母語環境中,其學習效果自然會較佳。
過去十三年的華語教學經驗,落實拋棄傳統制式的「講課」方式,採取「精講多練」的方式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開口說話,亦即「簡單扼要地解釋生詞或語法,但提供大量的練習提高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此外,因為不採取傳統制式的方式授課,與學生保持亦師亦友的關係,減少學生對教師的距離感,以幫助學生提高華語能力。在這十三年中,教了不下上千個學生,國籍幾乎包括世界各地,每個國家的學生在學習態度、方式等方面皆有所不同,即使是同一個國家的學生,其個性背景等方面也有所不同。因此這些年,除了透過教學能更進一步了解自己的母語以外,也因與世界各國的學生長時間接觸而獲得了不同國家的文化。因此,從某種角度來說,的確可算是「教學相長」。

即使是挫折 也有收穫
當然,在十三年的教學過程中免不了會遇到挫折,包括學生不認同教學方式、出現教學障礙及瓶頸、學生情緒管理出問題等,但每一次的問題和挫折,都是使自己華語教學能力提高的契機,因此十三年來遇到的問題雖不多,但仍對自己的華語教學有所助益。
教學最大的樂趣及成就感,不在於金錢,而是看到學生華語能力因自己的教授而有所提高,看到學生結業之後留在台灣或回到本國繼續從事華語相關工作,或是事隔已久學生仍然記得自己,都是身為一名華語老師所想要的。而與不同國籍的學習者上課,也可從中了解該國的語言與文化,亦可提高自己的國際視野。因此,這些用錢買不到的快樂及成就感才能支撐著我,一連教了十三年華語。遲至今日,雖已漸退出第一線華語教學,但過去所教授過的學生仍不時在通訊軟體上噓寒問暖,令人備感溫馨。
 

(插畫/林榆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