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3-955期

【897專論】台灣產業的明日之星

台灣產業的明日之星 談遊艇遊憩服務業之發展

文/休憩系主任張軒瑄.助理教授林莉萍

台灣是國際間著名的遊艇製造業大國,但大多數國民卻未能享受其帶來的休閒遊憩樂趣。這些年來,隨著華人經濟圈的崛起(特別是中國大陸和香港),頂端消費市場對遊艇的青睞度,有持續增溫現象,例如: The Forbes2013年世界億萬富豪排行榜中,中國富豪王健林擁有全球限量版、長度達108英呎(33.47公尺)的豪華遊艇,香港首富李嘉誠之子、甚至台灣的旺中集團蔡家也都被新聞報導揭露是私人遊艇的收藏者。

今年五月,在高雄首辦的台灣國際船展,熱情參與的國際廠商和國內愛好者以及國內製艇廠的長虹業績,似乎也預告著台灣與其他華人經濟圈一樣,已經追逐西方遊艇休閒潮,帶領台灣進入水上遊憩業的新時代。

台灣遊艇製造業-國內市場的掘起 台灣素有遊艇王國之美名,然而國人使用遊艇進行休閒遊憩的機會卻很少,主要是台灣政治與社會的歷史背景造成的。

台灣海岸線長達約1,356公里,是名符其實的海洋國家,有極適合水上遊憩活動的自然資產,過去政治戒嚴和海岸管制,使海洋活動被嚴格控制和壓抑的。長此以往,台灣民眾與海洋產生了疏離感,對於海洋及船舶休閒的了解與依賴性很低,人民對海洋遊憩的體驗不深,終致海洋暢遊的風氣不盛。

另外,過去的研究也揭示,遊艇在台灣人的心目中仍屬於高價及奢華的產品,多數人都認為遊艇不是一般人能負擔得起的刻板印象,再加上台灣的媒體和資訊,也把遊艇塑造成屬於一定年齡以上、經濟基礎良好的人能享受的產品,遊艇對台灣人來說,反而是一種價格和型態都不親民的遊憩活動。

從1998年實施隔週休二日、2001年正式實施週休二日後,遊憩活動似乎有了曙光,加上交通部強力推展國際觀光,政府在海洋資源的利用上遊憩活動也努力導入觀光遊憩活動。例如:成立台江國家公園、東沙環礁國家公園、南方四島國家公園等;農委會也推動休閒漁業(例如:賞鯨、海上生態旅遊、休閒海釣);許多沿海縣市也推行藍色公路旅遊。

依據交通部觀光局「中華民國97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結果顯示,北部地區的居民在2008年中喜愛的休閒遊憩活動集中於自然賞景(陸地上)佔49.2%,文化活動佔21%、運動型活動佔6.3% ,而在運動型活動中,『水上運動和遊艇活動』合計3.2%,已經超過近幾年政府大力推動也被國人高度喜愛的單車活動(2.2%),可見水上活動對台灣人民還是很有吸引力的。

該調查的歷年資料並顯示,「遊艇或渡輪乘坐」活動,受到北部地區居民青睞的比例逐年提高,從2004年到2008年之間已經提升近1倍,可見在國內水上活動日益多樣化、民眾接觸機會增加之下,已經乍見遊艇遊憩市場和購買市場的潛力。

另一方面,台灣遊艇製造船業自1970年代開始風光啟航,到1980年代進入高峰期,2000年以後卻因為國際遊艇訂單下滑及來自中國大陸的低成本競爭壓力,逐漸面臨業務萎縮的挑戰。

依據2013年《天下雜誌》的報導,台灣雖然剛擠下德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的遊艇製造王國,但2012年全台遊艇的總產值只有1.48億美元,還不及2008年以前的3.57億元之1/2。而且,根據Boat International的報導,2013年第一季的國際遊艇銷售狀都不理想,全球遊艇銷售業者的業績仍處相對低迷的狀況。在這樣的國際趨勢之下,國內的遊艇製造業者,除了在產品設計走向優質化爭取國際訂單外,也須因應大中華經濟圈的興起,掌握亞洲新興市場及台灣國內的遊艇內銷市場的訂單。

從遊艇製造業到服務業 在拓展國內市場之際,國內遊艇製造業者面臨的首要問題就是遊艇遊憩活動在台灣的低普及性,交通部2010年的研究建議,台灣須先普及遊艇遊憩活動,才能進而擴大國內的遊艇內需市場。政府從2006年就開始執行「推動遊艇活動發展方案」,認定遊艇休閒遊憩產業可創造每年約6.3億元的服務業產值,並增加1,290個工作機會。

2010年底立法院通過了『船舶法』修正案增加『遊艇』管理專章,2013年修正「遊艇與動力小船駕駛管理規則」放寬考遊艇駕照和換照的規定;最重要的是,行政院在2012年推動「台灣產業結構優化–三業四化」,鼓勵製造業朝向下游延伸至市場服務及專業支援服務。

政府近年來採用歐美遊艇基地(marina)概念,透過公辦民營方式提供更多遊艇碼頭,早期的龍洞灣、墾丁後壁湖,近期的八斗子和梧棲及預期即將完工的大鵬灣等都是。但是,較有規模的龍洞灣遊艇港之地理位置和氣候條件讓其發展受限,而且與國外遊艇港相較,台灣遊艇休閒的「軟體」支援服務比較缺乏。例如新加坡、香港、加拿大溫哥華市、邁阿密市等,各遊艇基地都設有俱樂部,提供完整的遊艇服務業,包括遊艇的包租船(charter)服務、遊艇的租售媒合服務、遊艇水上遊憩活動服務、船舶競賽活動、遊艇資訊與交流、遊艇維修與管理服務(含泊船、補給、維修服務)等遊艇服務業。

為提升台灣的遊艇水上遊憩與觀光,遊艇服務業可以仿照香港和新加坡的案例,成立私人遊艇俱樂部,進而組織各類海上活動和競賽,藉由這些遊艇活動讓人們更了解如何享受遊艇遊憩,俱樂部也協助進行船舶交換、買賣、共有、外租等,用以減輕潛在遊艇購買者的經濟負擔,增加私人遊艇的持有率,再加上俱樂部提供的遊艇儲存、簡易維修、補給的服務,讓遊艇玩家無後顧之憂,更加願意擁有私人遊艇。 這樣的遊艇服務業運作方式,正可突破台灣目前在遊艇產業上發展的障礙:一、民眾對海洋活動的熟悉與熱愛度;二、遊艇購買的經濟性;三、支援設施的完備性。近二年來,台灣雖然逐漸有業者經營改裝漁船或中型遊艇載客人出海賞遊或釣魚服務,也有業者準備籌設私人遊艇俱樂部,但跟上述國外案例相比,服務還不夠健全。

由於私人marina最重要的基礎還在於船艇「技術」面,國內一些老字號的遊艇製造業已對加值遊艇服務業躍躍欲試。台灣的製造業者許多擁有悠久的製艇歷史,期望利用原有製船技術和售後保養的關鍵技術,增加出租遊艇、包船式遊憩活動的執行等,轉型或加值成為遊艇服務業,在鞏固既有客戶之餘,又能促進國內遊艇愛好者持有遊艇的意願,這也呼應國家遊艇產業的發展政策。預計未來幾年台灣將有一波遊艇製造業升級的趨勢。 在遊艇服務業中卡位 本校休憩系的先期研究發現,國外成功經營的marina有幾個要件:一、位置離主要的大城市近、設施完備、兼負起各類遊艇活動及資訊交流的hub;二、所提供的遊艇遊憩或觀光服務,都配置具國際水準的服務人員;三、各國遊艇俱樂部均以減少遊艇主人的煩鎖費事為目標,服務和訂價採用差別制;四、英國的彈性化遊艇持有制度最具創意,中、大型遊艇若能彈性持有,將可有效減少遊艇喜好者的購置成本;五、俱樂部走向國際partnership,讓遊艇船主在國際旅遊時獲得同樣便利的服務。

本校傑出校友陳麗玲總經理經營的大舟遊艇公司,符合地理位置的優勢性,具售後維修、管理、儲存服務的『遊艇保母』經驗。觀察這幾年政府政策的轉變後,去年開始與觀光學院休憩系產學合作,準備跨足遊艇服務業。今年七月並率先同業,獲得經濟部『服務業創新研發計畫(SIIR)』的補助,準備將上述休憩系的研究發現,納入SIIR補助的遊艇服務業研發重點,明年起,據以執行和進駐遊艇服務業。

此外,此一產學合作也研究國際間普遍採用的遊艇專業服務人員認證系統,藉以了解並發展能與國際接軌的艇上服務人員之技能需求與訓練課程,期望能用來訓練本校觀院的在校生、並利用廠商的遊艇作為實習場域,未來除可提供畢業生遊艇服務業就業機會,也可培養我國休憩專業人才的國際競爭力,協助學生邁向國際遊艇就業市場。

發佈留言